• 2011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专稿
    • 做好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华中农业大学2011暑期中层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1(5):1-4.

      摘要 (1970) HTML (0) PDF 918.23 K (2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教育质量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从高校的外显、高校的内涵、高校的俗解3个方面阐释了对高等学校的认识;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应包含培养学生和培养师资的二维目标,而一个好的人才,首先要有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要有信仰和道德底线,第二要有智慧;高校通过把好招聘人才的门槛、注重培养过程、注重学习、注重文化氛围建设等措施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最后通过球体上下坡的比喻解读教学、科研工作的运行规律。

    • >聚焦转基因
    • 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湖北省的问卷调查

      2011(5):5-11.

      摘要 (1613) HTML (0) PDF 969.22 K (2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社会评价的态度是我国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湖北省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食品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的认知与判断,探讨了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价、购买意愿、商业化及其各种效益的看法。主要结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不高,性别和成长环境对其认知程度影响不大,而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与风险评价不是对等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支持态度略大于反对的态度,职业对商业化的态度影响较大;公众更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健康效益和生态效益,公众文化程度对效益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 >农林经济
    • 中国农村经济亲贫增长的测度与分析

      2011(5):12-21.

      摘要 (1305) HTML (0) PDF 1.22 M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亲贫式增长概念开始进入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新视角。采用2008年新的中国农村贫困线和1985—2008年中国农村收入分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了4种主要的亲贫增长测度方式的优缺点。鉴于贫困等价增长率具有单调性的优点和贫困增长曲线在阶段分析中的相对优势,运用这2种方式,评价了中国农村扶贫最近3个阶段工作的成效,结果表明采取整村推进、人力资本开发的参与式扶贫阶段的扶贫工作成绩较为显著。

    •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根本动力与构建思路

      2011(5):22-28.

      摘要 (1826) HTML (0) PDF 968.42 K (2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专化化、社会化、一体化、网络化和综合性、复合性的系统,具有产业组织的专业化、社会化,产业要素的高端化、集成化,产业体系的一体化、网络化,产业功能的多元化、复合化,产业利益分配的市场化、契约化等特征。不断深化农业分工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促进农业的多功能开发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内容的主要方向。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应用影子收费模式研究

      2011(5):29-34.

      摘要 (1680) HTML (0) PDF 971.07 K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的需要,指出影子收费(shadow tolling,ST)模式既能有效缓解财政转移支付压力,又能为社会资金提供低风险的投资渠道,特别适用于我国的农业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介绍了影子收费模式“授予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特许权”的运作结构。制定了基于服务量(交通流量或灌溉面积)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影子收费的基本结构,并指出其不足及优化思路。提出了影子收费模式应用的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相关的统计机制及数据库;以审慎的原则开展项目招标;抑制社会投资主体的“道德风险”。

    • 我国粮食主产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2011(5):35-38.

      摘要 (1229) HTML (0) PDF 940.74 K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产出增长要靠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农业产出的持续增长只能依靠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非参数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发现:2000—2009年我国粮食主产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不稳定;粮食主产省的技术都呈现出进步的趋势,但各自的技术效率却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导致技术效率变化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 湖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

      2011(5):39-42.

      摘要 (1278) HTML (0) PDF 944.77 K (1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般认为,持久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采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湖北省农村居民的实际持久收入与消费进行协整分析。结果发现,湖北省农村居民的长期和短期消费弹性分别是0.857和0.728,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调整关系,持久收入是影响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从根本上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 强化城乡农产品安全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构思——以湖北省为例

      2011(5):43-46.

      摘要 (1303) HTML (0) PDF 927.64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加之农产品安全执法不严格,导致农产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受到危害。分析了实行农产品安全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意义及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原因,提出了城乡农产品安全一体化管理架构的指导思想、管理主体、管理制度、管理原则、技术路线及监管重点。同时从组织模式、人才培养、制度管理和市场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城乡农产品一体化安全管理的具体举措。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社会
    • “奖扶制度”并入“新农保”:创新制度的再创新

      2011(5):47-52.

      摘要 (1400) HTML (0) PDF 970.23 K (1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4年我国出台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对于我国之前实施的社会政策,该政策具有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和程序创新等创新性特点,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根据实地调查的分析,得出“奖扶制度”仍存在覆盖面不广、养老支持力不大、政策可塑性差、政策风险大等问题,从而也影响了政策在当前的生育导向作用。因此,提出将“奖扶制度”并入“新农保”,建立“三权分立”的新制度,将能有效避免奖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政策功能。

    • 随礼、求雨、扭秧歌:东北Z村村民自治的民俗背景分析

      2011(5):53-58.

      摘要 (1324) HTML (0) PDF 960.06 K (1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Z村及农民K的实际出发,考察随礼、求雨及扭秧歌活动过程中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情况。试图说明:大多数农民对随礼并不排斥,随礼是农民实现情感交融和经济互助的重要途径,村干部积极参加村中红白事并随礼,目的之一是为了方便其日后开展工作,随礼中干群互动的方式是间接的。对于求雨,村干部虽然不参加,但也不反对,他们以妥协和默许的方式实现与求雨者之间的隐形互动。扭秧歌是直接的干群互动,它表现为村干部对参加者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文章认为,民俗对村庄成员能产生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随礼、求雨等欠科学的民俗,只能依赖劝导和教育的方法规范而非强制手段,对扭秧歌等健康的民俗,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发扬。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有机生态系统构建

      2011(5):59-66.

      摘要 (1422) HTML (0) PDF 1.11 M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标之一,乡风文明建设是灵魂,是统摄,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和环境支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的实际标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最终都以乡风文明体现出来。文明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有机综合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乡风文明建设为研究内容和旨趣,以生态学为视野,以要素系统分析为方法,尝试使乡风文明的诸因子从相对孤立和零散的现实状态走出来,整合构建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生态位、实体生态位和制度生态位系统,探寻一条融价值、实体和制度为一体的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建设的合理路径。

    • 场域视阈下农村老年贫困问题分析——基于闽西地区SM村的个案调查

      2011(5):67-73.

      摘要 (999) HTML (0) PDF 1001.37 K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12名农村老年人的访谈,以场域理论为分析视阈,以文化惯习约束与社会场域型塑相融合的研究路径来深化对中国农村老年贫困现象的认识:微薄的家庭经济收入、失衡的农村家庭财富支出结构、不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老年贫困的原生性型塑因素;农村孝道文化的式微、“养儿防老”社会风俗的固化、“代际互惠”的依赖型养老心理是农村老年贫困的次生性建构因素。二者相互依存交互影响,将农村老年贫困的型塑与建构融合于农村老年生活的实践。要解决农村老年贫困问题,需要破除农村老年贫困的养老惯习,建构改善农村老年贫困的生活场域,强化突破农村老年贫困的社会实践。

    • 中国乡村整合机制的演变

      2011(5):74-79.

      摘要 (1480) HTML (0) PDF 954.49 K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整合,即通过村庄自身力量或国家外在力量或二者共同作用实现乡村秩序化的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乡村整合机制的回顾,认为中国乡村的整合大致经历了4个过程:传统时期的文化—道德整合,清末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行政整合,1950年到1980年的意识形态整合和1980年以来的多元整合。

    • 金融社会学的中国传统——对费孝通农村金融研究的阐释与重构

      2011(5):80-85.

      摘要 (1061) HTML (0) PDF 949.79 K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费孝通的很多著作被视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经典,而得到了学界充分的研究,但是他在农村金融方面的成果,却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其相关著作的阐释与重构,将他的理论视角概括为“综合嵌入观”。费孝通的很多研究具有金融社会学方面的意义,可以对今天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他的一些具体结论可能已经过时,但是他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却仍是今天金融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学术资源。

    • >土地问题
    • 家庭结构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基于488份农户调查问卷的分析

      2011(5):86-92.

      摘要 (1297) HTML (0) PDF 973.56 K (2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6个县市的488份农户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农户家庭结构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以探寻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规律。研究表明:农户农业生产目的受制于耕地资源禀赋,在耕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在耕地资源贫乏的地区,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家庭结构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受制于耕地资源禀赋;目前农村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不活跃,农户农业生产决策与其消费决策相互影响。认为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农户的生产和消费问题,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 基于系统协调度的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

      2011(5):93-97.

      摘要 (1336) HTML (0) PDF 1015.06 K (1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区域环境生态安全的长远利益,因此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势在必行。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协调度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多维角度构建体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现状、规划的有序度和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鹤峰县土地利用环境现状质量不断提高,4个子系统都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系统协调度在2001、2002年出现无序化发展征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中,方案2协调度值最高,对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最为有利,可以作为鹤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推荐方案。

    • >经济•管理
    •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3个典型城市的数据分析

      2011(5):98-101.

      摘要 (1257) HTML (0) PDF 925.13 K (2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东中西部3个典型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服务提供商结构和类型数据,在对3个典型城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模式研究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检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商类型与比重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提供商中企业所占比重对地方税收有显著的正影响; 中小企业提供商中政府机构比重对区域经济中的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出了应增加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等在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商中的比重,政府机构应逐步淡出中小企业提供商角色等建议。

    • 发达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经验及启示

      2011(5):102-106.

      摘要 (1282) HTML (0) PDF 938.14 K (2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赖以旋转的中心,劳资关系的失衡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简要分析了转轨时期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来总结了发达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经验,结合我国劳资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现阶段协调劳资关系的治理模式:转变工会角色和行为;建立健全劳资关系法律体系,健全相关劳动制度;明确劳资关系三方主体,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强化政府在协调企业劳资关系中的责任,加强监管力度。

    •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之构建

      2011(5):107-110.

      摘要 (1361) HTML (0) PDF 959.71 K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具有多维度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使得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运而生。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绩效,可以使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价的过程与结果更加趋向实际,并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很高的可靠性。通过知识产权实施绩效的评价,能为各有关部门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 >社会•法学
    • 村民自治罢免权行使的路径选择——从选举罢免到自主罢免

      2011(5):111-117.

      摘要 (1301) HTML (0) PDF 965.79 K (1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举罢免作为村民自治内容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身机制存在的局限性致使罢免的价值无法凸显。自主罢免权,强调自主,主张村民有不受他人限制自主提出、完成罢免议案的权利。但受压力体制下乡镇政府的管制和乡村存在复杂的利益因素影响,自主罢免权的行使仍然会受到各种阻力。因而,要通过厘清罢免动议和罢免主体要件、明确罢免的具体程序、建立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完善自主罢免权。

    • 让基层民主有力地运转起来——对成都新村发展议事会的考察

      2011(5):118-122.

      摘要 (1170) HTML (0) PDF 941.77 K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村民自治的行政化倾向使得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减弱,农民对它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下降。成都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因势利导,创设了新村发展议事会,即“村两委+议事会”模式,前者负责政府下派的任务,后者处理村民自治事务。这一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扭转了村级自治组织不能充分有效自治的局面。农民有序地制度化参与公共事务对改善农村治理结构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 马克思自然观视角下的低碳社会建设

      2011(5):123-126.

      摘要 (1635) HTML (0) PDF 926.33 K (1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碳社会的构建旨在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自然观既强调人类的主体性,亦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蕴含着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取向,为低碳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的自然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低碳社会的价值内核,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低碳技术创新等途径,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 我国城镇居民社会成就归因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2011(5):127-131.

      摘要 (1195) HTML (0) PDF 951.36 K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创立了归因理论后,关于成就归因的研究已经日趋成为各个学科关注的焦点。在总结回顾国内外有关归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利川市市民样本数据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社会成就归因数据的因子分析,得出了我国城镇居民社会成就归因的二维分类,即内归因倾向的个人因素归因和外归因倾向的家庭社会因素归因。通过对社会成就归因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性别、年龄、户口类型以及婚姻状况对内在个人素质因子和外在家庭社会因子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受教育程度、年总收入对内在个人素质因子和外在家庭社会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与不同范围的显著影响。通过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解释了我国城镇居民社会成就归因的影响因素和现状以及社会开放性和公平程度,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城镇居民的性别公平、户籍公平已经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人力资本和经济状况仍然影响着城镇居民的归因态度和倾向;城镇居民倾向于对获得社会成就来说内外因素都重要。

    • >高等教育
    • 《高等有机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1(5):132-134.

      摘要 (975) HTML (0) PDF 914.77 K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针对《高等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思路。在教改实践中,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地位,以参与式、研讨式以及研究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引导研究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

    • 全日制兽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初探

      2011(5):135-138.

      摘要 (1469) HTML (0) PDF 922.00 K (2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全日制兽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应以培养目标为中心,以改革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环节;以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向;以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和扩大规模为有效途径;以实施导师、学校、学院3级分权管理体制等建议。

    • 高校对口支援中教师进修和干部学习锻炼工作的实证分析——以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为例

      2011(5):139-142.

      摘要 (1398) HTML (0) PDF 935.42 K (1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对口支援是进修教师和挂职干部继续教育、提升能力的平台。以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对口支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受援高校解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使受援高校的进修教师和挂职干部回到原单位后,在工作理念、专业知识、工作效率、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方式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进修人员的个体需求与实际效果的切合度并不高,支援高校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新环境下的人际关系等非个体因素对进修人员的满意度影响显著。为此,提出了健全和完善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建议:加大对对口支援双方高校的资金投入,出台教师进修和干部挂职锻炼的相关政策,完善进修和挂职学习锻炼过程中的配套制度,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搞好配套服务等。

    • 国防生优化体能训练方法的效果研究

      2011(5):143-145.

      摘要 (1170) HTML (0) PDF 914.92 K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96名国防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能训练优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体能训练方法实用、可行,实验1组国防生双杠臂屈伸、3 000m和100m考核成绩明显提高;优化体能训练适应状况良好,制定的体能训练措施合理。建议军队与高校协作配合,统筹安排国防生的体能训练,全面提高各项体能素质水平。

    • 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养成与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

      2011(5):146-150.

      摘要 (1076) HTML (0) PDF 937.78 K (1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要想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的目的,需要经由具有亲和力的思政课教师输导观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给予多方面的帮助。从教师课堂教学中多种身份的扮演、课堂教学的延伸、 灵活运用社会交换理论的牵引作用和努力形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机制4个方面论述思政课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期养成亲和力,完成思政课教学目标设置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为例

      2011(5):151-155.

      摘要 (1198) HTML (0) PDF 937.77 K (1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前后对控制班和试验班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分析,研究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结果表明: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生策略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各项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以及自主学习与测试成绩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