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农村土地制度专题
    • 就地权逻辑答周其仁教授

      2013(3):1-9.

      摘要 (1757) HTML (0) PDF 1.08 M (2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合理性,有2种不同态度,笔者著作《地权的逻辑》在基本肯定当前中国农地制度和征地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对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激进的土地制度改革思路进行了批评。针对《地权的逻辑》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基本肯定立场,作为激进土地制度改革思路代表人物的周其仁教授提出了反批评。本文是对周其仁教授反批评的回应。回应主要集中在农民土地权利悖论、农村征地制度合理性、建设用地价值来源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值“释放”的新思路——基于成都和无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比较

      2013(3):10-15.

      摘要 (1338) HTML (0) PDF 1.05 M (2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土地市场的途径只有政府征收,这无疑束缚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比较成都市和无锡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设计与实际效果,发现成都模式所采取的农民集体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引导和监管的方式,是还权赋能的做法,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很好地解决了农村的发展问题。由此得出,在农村的后发增长路径中,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来释放农村土地价值是一种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创新提出建议:政府可考虑还权赋能,放弃对土地收益的垄断;政府与市场进行合理分工,加快农村发展的进度;加大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民集体推动为主,保护农民利益,进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等。

    • 成都土地制度改革再考察——评《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

      2013(3):16-21.

      摘要 (1647) HTML (0) PDF 1.02 M (2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周其仁教授主持课题组的报告《还权赋能:奠定长期发展的可靠基础》区分了成都统筹城乡改革过程中的2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一是再分配机制,其二是市场化机制。课题组看到再分配机制在成都统筹城乡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囿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课题组存在对市场化机制的偏好,并认为市场化机制即突破征地模式应为成都未来改革方向。本文认为若突破征地模式,将损害再分配机制的财政基础,导致成都统筹城乡改革陷入困境。

    • 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形市场——基于江汉平原X村和X集的比较分析

      2013(3):22-29.

      摘要 (1368) HTML (0) PDF 1.08 M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江汉平原X村和X集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例为分析对象,试图从经验中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所产生的财产性收益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当前宅基地使用权隐形市场的存在并不能成为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主张的论据,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只能够使少数具备区位优势的宅基地使用权人获益,而大多数的农民将没有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财产性收益的机会。

    • 农村宅基地流转利益主体博弈研究

      2013(3):30-35.

      摘要 (1604) HTML (0) PDF 1.08 M (2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博弈论方法研究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土地隐形溢出效益在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研究表明: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农户是利益主体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宅基地流转补偿方式单一,农户保障水平低;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宅基地流转,是利益主体之间冲突和矛盾的产生根源。基于此,提出了缓解农户与农村基层政府、宅基地使用者之间矛盾的建议:界定宅基地产权,重构三方产权关系,建立和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规范基层政府行政主体行为,确保农户主体地位,保障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强化农村集体组织在宅基地流转上的主导作用,引导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选择适宜宅基地补偿替代物,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

      2013(3):36-41.

      摘要 (1816) HTML (0) PDF 1.06 M (2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在重庆市梁平县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农户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的意愿不高,参与程度偏低;而农户家庭需抚养的小孩数、拥有的宅基地数量、农户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支持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农户对参与退地收益的认知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推动农户宅基地退出的3点建议: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农户对政策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决策、积极参与;加大对农村宅基地退出配套设施的财政投入,制定合理和公平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农户年龄和家庭的特征,由目前单一化的退地补偿方式向多元化转变,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退地需求。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业经济
    • 中国农村的动态贫困:状态转化与持续——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数据的生存分析

      2013(3):42-52.

      摘要 (1455) HTML (0) PDF 1.13 M (2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生存分析研究家户贫困或非贫困状态的转变,以及转变发生前,初始状态的持续期限对这种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家户陷入贫困与脱离贫困的过程以非对称的比例同时存在,持续贫困或持续非贫困的时间长度对贫困状态转换的影响,因选择绝对贫困线或相对贫困线而呈现不同的变动趋势。而且,就贫困动态变化而言,尽管从绝对贫困理念看,贫困家户具有很大的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但从相对贫困的视角看时,却发现贫困表现出持续性特征,从而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固化趋势。

    • 农户加入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3(3):53-58.

      摘要 (1562) HTML (0) PDF 1.05 M (2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在陕西杨凌及其周边地区131个农户的调查样本,设定农户参与“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2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参与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满意程度、劳动力的农业技能培训和服务频数、农户的专业化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政府的支持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认识程度对其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并提出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能培训体系,强化对农户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民合作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 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制约因素分析

      2013(3):59-63.

      摘要 (1350) HTML (0) PDF 1.04 M (2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其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农业集约化发展是以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集约化经营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率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发展过程;我国的农业集约化发展主要受到农产品市场需求及其价格信号、农业公共科研部门与农资厂商行为、农业产业集聚度与合作组织职能、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提出了推动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切实保护农民工利益,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完善农业公共科研部门激励机制;优化省域范围内的农产品种植布局;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投资结构等。

    • 生鲜农产品突发事件中农户风险的应急组织模式研究

      2013(3):64-70.

      摘要 (1357) HTML (0) PDF 1.09 M (2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频繁发生的生鲜农产品突发事件给我国农户带来重大损失。在分析生鲜农产品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突发事件风险来源,将农户风险分为3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并提出农户独立应对突发事件存在应急能力和方法欠缺、信息获取渠道狭窄、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不足等因难。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风险,从供应链网络的视角提出3种应急组织模式:应对自然风险的政府与农户组织相结合的应急模式,应对市场风险的供应链横向联盟应急模式和应对生产风险的供应链纵向联盟应急模式。

    •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研究——以2009年中国11个省市食用菌种植农户调查为据

      2013(3):71-76.

      摘要 (1590) HTML (0) PDF 1.06 M (2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对中国11个省份510户食用菌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食用菌的销售情况,并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产品滞销的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和参加农业协会的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中更具优势;农户对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行情越了解,其农产品销售情况越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布越近、道路状况越好,农户的农产品销售情况越好。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加快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加强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优化农产品销售网点布局和增加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政策建议。

    • 我国经济林产品市场整合程度研究——以柑橘水果为例

      2013(3):77-82.

      摘要 (1444) HTML (0) PDF 1.05 M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市场开放以后,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出现了重大变化,研究国内经济林产品市场的整合程度对于把握我国林产品市场总体运行状况、增加林农收入、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经济林产品中的柑橘为例,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分别对中国16个柑橘主产或者主销地区的市场整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市场的综合影响下,我国经济林产品市场运行良好,各市场基本存在长期整合的趋势,短期整合趋势也很明显。此外,还对少量市场分割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 农产品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2013(3):83-88.

      摘要 (1566) HTML (0) PDF 1.11 M (2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3-2012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及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为样本,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农产品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农产品产业链的价格传导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短期内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价格传导过程较为顺畅,但各环节间的价格传导效率存在差异。提出了从短期来看应平抑农产品零售价格以预防农产品价格非正常波动,从长期看应建立农产品价格波动预警体系以提高农产品价格监管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对策建议。

    • 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

      2013(3):89-94.

      摘要 (1996) HTML (0) PDF 1.06 M (3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禽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从水禽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水禽生产呈现区域分布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水禽产业化健康养殖模式形成、水禽产业化组织模式基本建立等4个方面回顾了水禽产业化发展历程,认为水禽产业化发展面临5个方面的问题:水禽产业化链环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水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水禽饲养环境堪忧、水禽深加工能力不突出、水禽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论述未来水禽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发展中国特色的水禽经营方式;改良水禽品种,加大水禽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水禽产业质量控制体系,开展行业自律,重视食品安全;加强水禽产业组织的紧密联系,分享产业利润;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引导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演进历程与成才规律

      2013(3):95-103.

      摘要 (1630) HTML (0) PDF 1.10 M (1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历史嬗变视阈下,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经历了个体行为、农官系统、兴农学者和技术人员4个演进时期,逐渐向科技专家时期转型。其数量由少到多,正在向精英群过渡;技术由低到高,正在向尖端化过渡;能力由单一到综合,正在向复合型过渡。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并非每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担当和炼就,而是需要具备爱农强农的思想素质、熟谙三农的知识素质、术有专攻的技术素质、奔波不倦的身体素质以及感染民心的宣讲素质。促进有志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要因势利导,遵循内源生发规律、政府推动规律、群众需求规律、技术适用规律、教育塑造规律和技企合作规律。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社会
    • 健全组织:扩大村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

      2013(3):104-108.

      摘要 (1309) HTML (0) PDF 1.04 M (2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后,建立在低组织化程度基础上的村民自治、农村社区治理和村民公共参与同样存在着低水平问题,而农村税费和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把低组织化程度和低水平问题凸显出来,使农村社区治理和村民发展陷入困境,这集中反映了村民组织建设的滞后和不适应。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村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公共参与,必须加强村级组织,使之依法定位、转变角色、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村民依法办理自己事情的职责;必须发展民间组织,使之成为联接村级组织和广大村民的载体和纽带;必须利用精英力量,使之领办、牵头、负责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必须健全组织网络,实现组织上无缝对接、人员上全面覆盖、资源上力量整合、格局上形成网络、运行上协调配合,为农村社区治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 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PSR模型的分析

      2013(3):109-117.

      摘要 (1477) HTML (0) PDF 1.10 M (2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有的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绩效评价往往是没有基点的、只注重评价绩效结果,而忽视绩效行为的评价。将农民权益保护视为农村社区发展绩效评价的基点,根据PSR模型原理,结合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的复合系统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构建出了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绩效指标在社区规划的早期介入、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指标数据的质量和农民对数据的可得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该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的绩效结果,还能动态反映农村社区发展推动农民权益保护的绩效行为。

    • 绿色小额信贷助推我国农民环境权实现的探析

      2013(3):118-123.

      摘要 (1137) HTML (0) PDF 1.05 M (1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权是农民合法权益的内容之一,是农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绿色小额信贷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厘定绿色小额信贷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绿色小额信贷与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之契合关系。鉴于绿色小额信贷扶贫兼环保的特质,阐述绿色小额信贷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的3种渠道:激励农民使用清洁能源;扶助小微企业发展清洁技术;开发新能源及支持循环利用。鉴于绿色小额信贷在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四重困境:绿色小额信贷发放主体难以确定,融资渠道狭窄,产权不明晰且治理结构不完善,绿色小额信贷监管主体不明晰。剖析破解绿色小额信贷助推农民环境权实现困境之对策:明确绿色小额信贷发放主体,拓宽绿色小额信贷融资渠道,规范绿色小额信贷操作程序和管理制度,构建多元化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

    • 村干部工作动力源研究——基于陕西省合阳县10个乡镇110位村干部的调查

      2013(3):124-128.

      摘要 (1422) HTML (0) PDF 1.05 M (2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合阳县10个乡镇110个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工作动力源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村干部工作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村民与上级的支持及发展机会(如进修学习、培训等);村干部工作的动力还来自于熟人社会的村庄归属感、为民服务获得的补偿性工资及成就感;“面子、名望、在职消费或其他工资外收益”等方面的驱动力作用非常微弱,在“没有村庄集体资源”实际条件下,该类动力源的激励作用可能并不大。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土地
    • 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及土地继承的关系——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调查

      2013(3):129-138.

      摘要 (1323) HTML (0) PDF 1.10 M (2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入户调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的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离土地进行最后调整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和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量越多,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下降,农民越不愿意动地。无地农民的存在不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地情况下,无地农民并非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租入土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是外出打工。另外,无地农民通过家庭内部继承获得承包权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论证了无地农民群体的存在对当下农村社会而言,未构成严峻的问题;也说明土地之所以不再重新调整,是因为土地调整预期收益低而组织成本高,从而30年不变的政策从一种外部强制性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内生制度安排并延续下来。

    • >经济•管理
    • 均衡性转移支付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地市一级的经验证据

      2013(3):139-146.

      摘要 (1309) HTML (0) PDF 1.09 M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国地市一级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均衡性转移支付对中国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均衡性转移支付显著降低了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而专项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的公平职能在强化,但“公平”与“效率”之间产生了替代作用;上述效应在均衡性转移支付的相对流入地更加显著。由此提出政策建议:中央政府应强化转移支付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质量考评,并设计适当的转移支付激励机制。

    •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

      2013(3):147-152.

      摘要 (1038) HTML (0) PDF 1.07 M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对于其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湖北省随州市2000—2010年间的三次产业发展变化的总体及工业和服务业中的31个具体行业进行SSM分析,从而对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结构与发展状况做出评价,也对随州市各具体行业按区域竞争优势、竞争力分量等指标进行了分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产业竞争力弱胜于湖北省平均水平;随州市大多数工业行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构成了其区域优势。提出了优化第二产业增长、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扶持特定重点行业的政策建议。

    • >政治•教育
    • 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机制研究

      2013(3):153-158.

      摘要 (1088) HTML (0) PDF 1.04 M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社团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力求社团的制度化、项目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机制:加强制度化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培养大学生组织管理素质;实施项目化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素质;构建和谐化的大学生社团环境,培养大学生合作学习素质;培育精品化的大学生社团内涵,培养大学生精神文化素质;瞄准社会化的学生社团方向,培养大学生应用实践素质。

    • 《乐记》袭《易》考 ——《乐记》对《周易》思想的继承

      2013(3):159-164.

      摘要 (1005) HTML (0) PDF 1.06 M (1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乐记》之形成受《周易》深刻影响,对这一问题采用文献学方法进行论述、梳理,认为《乐记》或秉承其思想:礼乐法天地的天人感应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和变易的辩证思想、简易思想、崇德思想;或用其词句、袭其段落。通过诠释这些沿袭方式,揭示了《乐记》把《周易》自然宇宙之学重构为社会人事之学,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