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专稿
    • 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实践与思考

      2013(4):1-6.

      摘要 (1073) HTML (0) PDF 990.71 K (1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历经10年,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总结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创新的思路和重点以及说明对成都市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认识之后,阐述了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统筹城乡改革的启示和借鉴:坚持按照系统化的要求统筹规划设计改革;坚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按照公平化的要求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坚持按照民主化的要求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把握改革方向。

    • >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户创业专题
    •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实践形态与发展定位——基于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较

      2013(4):7-12.

      摘要 (1067) HTML (0) PDF 986.85 K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而发生了改变,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问题成为影响其日后发展的关键。基于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较视角,结合实证调研资料,总结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存在产业协会、技术服务协会、技术推广协会与村级技术交流协会等4种实践形态,揭示了它们各自发挥的不同功能。在此基础上,比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提出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定位的建议:加强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发挥公益性和增强合法性,增加科协的引导扶持作用,从而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 林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013(4):13-18.

      摘要 (855) HTML (0) PDF 987.60 K (1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在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体现在拓宽就业途径,维护社会稳定;打破权力二元化结构,丰富管理主体;提高农民政治自觉性,推动村民自治发展。因此,应该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力;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素质培训;完善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增强村民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

    • 农民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对东部地区284个创业农民的调查

      2013(4):19-24.

      摘要 (1186) HTML (0) PDF 990.88 K (1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对东部地区284个创业农民的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可能影响农民创业绩效的14个因素归类为5个主成分,并对这5个主成分进行Log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力度和贷款难易度等宏观环境因素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力资本因素和个人心理品质因素是影响农民创业绩效的第二位重要的因素;微观环境则对农民创业绩效影响效果较为一般;性别因素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顺畅融资渠道、加强农民创业者的交流与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民创业绩效。

    • 金融约束与农户创业行为抑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3(4):25-29.

      摘要 (1300) HTML (0) PDF 1.04 M (2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户创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国民经济活跃重要手段。鉴于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重要性,利用我国1992-2011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农户创业和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创业是金融支持的Granger原因,金融支持不是农户创业的Granger原因;农户创业和金融支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针对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市场失灵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突破金融约束满足农户创业项目的筹资需求;通过改革金融供给结构、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来支撑农户创业,改善农户创业外部软环境;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考虑到滞后现象,防止过激干预和管制过度。

    • 基于分工理论的农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探析

      2013(4):30-35.

      摘要 (1068) HTML (0) PDF 1002.00 K (1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分工理论,根据1995-2011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创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分工的演进,交易效率也正向促进农村分工,但其作用较弱。创业对农户增收、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很大,分工对农户创业促进农户收入、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调节作用明显,而交易效率的调节作用较弱。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农户创业应该走专业化经营的路径,从资源优势、自身技能、独有的经营网络等开发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从改善农村交易效率入手,改善农户创业环境。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业经济
    • 我国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识别管理研究

      2013(4):36-41.

      摘要 (1124) HTML (0) PDF 1010.89 K (2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所处信用环境的脆弱性,村镇银行面临严重的贷款信用风险,其主要成因有:征信制度不完善、借款人信用意识薄弱、借款人贷款抵押品缺失和农业产品高度趋同等。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发现,识别管理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鉴别借款人属于劣质借款人的概率,而此概率大小与借款人的欺骗成本正相关、与借款人收益及优质借款人比例成负相关,且与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成正相关。进而提出了加强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识别与管理的建议:与借款人保持良性互动,完善农村信贷抵押制度,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规范信贷利率定价机制,发展农村联保贷款制度等。

    • 县域城镇化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1 523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3(4):42-48.

      摘要 (1004) HTML (0) PDF 1.08 M (2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建立县域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联立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 523个县(市)2005-2010年的大样本面板数据,运用2SLS和3SLS方法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的推进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过来也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两者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提高县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第三产业比重是兼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的有效路径。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吸纳农民本地非农就业、发挥县域中心城镇的扩散效应以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将有助于兼顾城镇化的推进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2013(4):49-55.

      摘要 (1130) HTML (0) PDF 1.04 M (2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散性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埋下隐患;农产品产销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差异性导致安全监管难;农产品供应链重市场供求信息轻质量安全信息的现状致使监管乏力。探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可行性及存在的困难,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体系框架,提出了完善这一体系的4点举措:加大对农产品物联网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程度;加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体制和机制建设,形成全方位的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加快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物联网建设、监管模式的示范和推广。

    • 中国苹果出口欧盟市场价格竞争力研究

      2013(4):56-61.

      摘要 (970) HTML (0) PDF 1.01 M (2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测算欧盟市场苹果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并比较分析中国苹果与主要竞争国苹果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结果表明,相对欧盟内部市场苹果而言,中国苹果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相对美国、智利、俄罗斯苹果,中国苹果在欧盟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提高中国苹果出口欧盟的竞争力,除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外,还要采取的措施:完善应对欧盟贸易壁垒的机制;加强检验检疫部门对苹果质量的监督;加强对苹果生产源头的监管;提高中国苹果的科技含量和绿色竞争力。

    • 农村税费改革视角下的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趋势分析——基于Mann Kendall非参数检验模型

      2013(4):62-69.

      摘要 (1144) HTML (0) PDF 1.03 M (1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中部地区6省份1993-2010年农民收入面板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前后农民纯收入及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趋势。结果显示,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为主的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增加较为显著,但人均纯收入与中国大陆地区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有所扩大,相对差距逐步缩小,表明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实现了阶段性目标。据此,提出了继续稳定家庭经营,不断扩大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范围;有序引导农民非农就业,积极拓展劳务收入增长空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提高中部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扶持,提高对农民的转移支付水平等进一步实现中部地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对策建议。

    • 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十堰市张湾区和丹江口地区的调查

      2013(4):70-76.

      摘要 (1202) HTML (0) PDF 997.85 K (2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对十堰市张湾区和丹江口地区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模型,对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知、补偿政策的认知等变量的共同影响;受访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参加林业种植培训等因素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正向影响;受访农户的性别、年龄、是否具有非林就业技能、非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等因素对受访农户的支付意愿有负向影响;受访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否应该得到补偿、现行政策是否会影响家庭的林业收入等因素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改善农户对森林补偿支付意愿的建议:提高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农户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加大以森林为主体的村集体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社会
    • 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新途径及法律实现——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

      2013(4):77-83.

      摘要 (755) HTML (0) PDF 996.54 K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法律、经济、社会3个方面对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向抵押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制约这一制度实施的法律障碍在于是否会对公有制造成冲击、是否会悖离代际公平的理念、法律配套不健全,进而以权利设置的法律逻辑,即权利性质、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内容、权利期限为线索探讨突破障碍的法律制度设计。

    • 珠三角“代耕农”概念廓清:历史、分类与治理

      2013(4):84-89.

      摘要 (1416) HTML (0) PDF 983.11 K (2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十年来对珠三角“代耕农”群体的研究,多半混淆了该经验概念在现实中所指的群体。通过对珠三角的代耕粮农与代耕菜农两类代耕农的产生的背景、分布、规模、生产及生活形态、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类群体是截然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人口管理方式上、在居住问题上、在土地问题上、在教育问题上、在就业和生存问题上实行“分而治之”的治理政策。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土地
    • 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城市圈的问卷调查

      2013(4):90-95.

      摘要 (1298) HTML (0) PDF 993.50 K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内农民工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实地调查,在获得其补偿意愿与偏好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农民工个体之间的补偿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就农民工整体而言,农民工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农业收入比重、宅基地产权认知和地区因素对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影响较显著。提出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层次农民工的差别化需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农民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城乡统筹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保障农民工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

    •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分区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2013(4):96-101.

      摘要 (795) HTML (0) PDF 2.02 M (1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居民点承载着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MAPGIS支持下,统计分析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结构、特征规律以及存在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新洲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主要因子并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新洲区划分为优先布局区、适宜布局区、较宜布局区和不宜布局区四类。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新洲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方案,为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提供指导和建议。

    • >法学•社会
    • 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立法的模式变革与实现路径

      2013(4):102-106.

      摘要 (989) HTML (0) PDF 975.81 K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体林权流转是促进集体森林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保护林农权益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集体林权流转立法注重对林权流转行为的管理,忽视对林权流转行为的激励和促进,具有管理型立法的模式特征。这种立法对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的管理过当,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体林权的顺畅流转,又易于导致法律权威性的丧失。顺应林业的产业特点与发展规律,我国集体林权流转立法需要选择促进型立法模式,合理划分政府的管理权限,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立法目的,剔除现行立法中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创设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激励性措施,增强促进集体林权流转的社会化服务,构建合理的生态利益供给与分享机制。

    • 法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3(4):107-112.

      摘要 (1255) HTML (0) PDF 988.59 K (3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问题非常严峻,严重影响到耕地质量、食品安全和人的身体健康,而我国现有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却很不完善。通过分析法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模式发现,法国与我国一样,虽然都缺乏专门性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但法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却做得很好,且有一套完备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对现有的传统工业法、废物法、民法等法律进行完善与修改,包括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策略、风险预防、污染修复等方面。我国应借鉴法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模式,完善我国现有的环境污染相关法律、民法和程序法等,以应对所有的土壤污染形式。

    • 公共服务型政府视野中城市社区养老合作共治模式——以南京市玄武区为例

      2013(4):113-118.

      摘要 (1288) HTML (0) PDF 1.00 M (1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老龄化呼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加快发展。通过分析南京市玄武区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我国现有的3种养老模式,得出在公共服务型政府视野中,以社区为主体,由政府、社区、市场、家庭和非政府组织(NGO)共治的养老模式是推进社区养老有效管理、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促进政府由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 >雷锋精神专题 主持人:吴春梅
    • 论雷锋精神的价值诉求与实现方式

      2013(4):119-123.

      摘要 (1161) HTML (0) PDF 976.77 K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是时代精神,其价值诉求和实现方式是多元并进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在容小我于大我的人生价值追求中彰显共同的价值理想;在现实工作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党的理想的统一;在服务人民中实现真爱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终极价值;在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谦恭慎言的日常生活中传递民族美德。它们的有机结合集中展示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与内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 雷锋精神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13(4):124-129.

      摘要 (1154) HTML (0) PDF 991.35 K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突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属于同等性质的范畴,具有内在关联:二者均坚持共产主义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长久的价值取向支持;雷锋精神能够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长久提供价值取向支持。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从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将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雷锋精神宣讲和弘扬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对青年学生的雷锋精神教育引导等方面构筑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 雷锋精神的精神优势及其生成机理和转化策略

      2013(4):130-135.

      摘要 (1212) HTML (0) PDF 985.50 K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入 21世纪,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各自的精神文明建设,寻求建立自身的精神优势。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精神优势主要表现在重视人类精神和意志力量,关注民族命运的宏大格局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创新力量、执着和专注的精神魅力等。雷锋精神生成精神优势的机理主要在于坚持党性和个性、奉献他人和提升自己、先进性和群众性、继承和丰富的辩证统一。在当今时代,推进雷锋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精神优势,必须坚持推进雷锋精神时代化、扩大雷锋精神群众基础、推进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加强雷锋精神舆论和制度保障等策略。

    • >政治•教育
    • 寓教于研 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为例

      2013(4):136-140.

      摘要 (1053) HTML (0) PDF 976.57 K (1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为了探讨如何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坚持科研的育人性与教学的学术性有机统一,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阐述了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剖析了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教中有研、研中有教、协同育人;探讨了搭建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实践;提出了完善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3个方面:建立寓教于研的管理体制、完善寓教于研的激励机制、构建寓教于研的监督机制;总结了寓教于研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取得的成效。

    • 普通高校中小型体育馆功能定位及其实现策略

      2013(4):141-145.

      摘要 (869) HTML (0) PDF 973.61 K (2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了普通高校中小型体育馆功能定位的重要性,阐述了普通高校中小型体育馆的功能类别、级别及其辩证关系。提出了促进普通高校中小型体育馆功能实现的策略,包括:理顺各项功能关系,确保体育馆有序运营;承接各类大型活动,凸显体育馆重要地位;谋求职能部门支持,改善体育馆运营能力;结合服务对象需要,优化体育馆功能分区;建立功能转换机制,提高体育馆应变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挖掘体育馆经济潜能。

    • 基于传统孝道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2013(4):146-150.

      摘要 (1010) HTML (0) PDF 973.35 K (2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孝道文化对感恩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养亲敬亲尊亲、博爱及生命教育3个方面。以传统孝道文化为视角,反思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表现,认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是传统孝道文化在历史传承上的脱节、社会功利化的驱使、代际关系的转变和代沟问题的加剧、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错位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即在传承孝道文化精髓、拓宽孝道文化载体、构建传统孝道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中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