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产业技术经济专题
    • 非线性非均衡蛛网模型框架下猪肉价格循环波动研究——基于可变参数模型的实证

      2016(6):1-7.

      摘要 (689) HTML (0) PDF 1.13 M (2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可变参数模型实证分析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猪周期”是否满足稳定的条件。研究表明,利用非线性非均衡蛛网理论模型框架下价格趋于收敛的充要条件:每一期价格对前期价格的一阶导数恒小于1,再结合可变参数模型可以对猪肉价格等具有周期性波动的时序数据是否趋于收敛进行实证检验。该分析框架下猪肉价格缺乏稳定性条件,并有发散的趋势。相对于猪肉市场的需求,供给对猪肉价格变化更为敏感,以致“猪周期”反复出现。基于此,政府有必要平衡猪肉市场“高价”和“低价”情况下出台的支持政策,加大“猪肉低价”状态下的支持力度;其次是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降低“低价”时养殖户的损失,保证生猪供给的稳定;最后,尝试试点生猪期货交易,提高“预期价格”在养殖户生产决策中的重要性。

    • 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竞争力与贸易潜力分析

      2016(6):8-16.

      摘要 (1015) HTML (0) PDF 1.28 M (2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1992-2014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UN COMTRADE),从全球贸易视角出发,利用MS指数、TC指数、RCA指数、DTL指数以及TCI指数,分析了中国食用菌产品贸易现状、竞争力及贸易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别比较。结果发现:1992-2014年,中国食用菌出口额的国际市场占比呈现“持续上升波动下降波动上升”态势,年均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6.55%水平上,是世界重要的食用菌出口大国;与法国、美国、波兰和韩国相比,中国在世界食用菌贸易中的竞争力明显;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存在互补性并具有较大的贸易潜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稳定现有品种,加大野生珍稀食用菌良种培育研发;巩固传统贸易市场,积极开拓中国食用菌贸易新领域;健全食用菌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做好出口监管与稽查工作,推进中国食用菌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 >农业经济
    • 基于可行能力的失地农民市民化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6(6):17-25.

      摘要 (690) HTML (0) PDF 1.26 M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探讨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能力属性,进而构建包含多维可行能力的失地农民市民化测度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的SEM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苏南地区482户失地农民调查样本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其中经济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的瓶颈效应尤为突出;农民个体人力资本、征地补偿、社区扶持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对提升失地农民市民化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而人力资本变量发挥了部分正向中介效应。

    • 农户棉花秸秆出售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为例

      2016(6):26-31.

      摘要 (987) HTML (0) PDF 1.09 M (1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利用空间巨大,但在现实中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率仍然较低。农户秸秆出售是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首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秸秆出售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种植棉花面积越大,其出售秸秆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秸秆收购市场的便利与完善会促进农户出售秸秆;对秸秆综合利用认知水平较高的农户会更多地选择出售秸秆。为此,政府应当制定及落实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不断完善秸秆出售的市场条件,加大对秸秆处置行为的宣传力度,以期进一步提高棉花秸秆出售比例使其得到综合利用。

    • 我国肉牛生产与农业机械化释放效应分析

      2016(6):32-40.

      摘要 (591) HTML (0) PDF 1.25 M (1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养牛业长期受到农业生产的束缚,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放开养牛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原始肉牛业时期”、“传统肉牛业时期”和“现代肉牛业时期”,养牛业历经“役用”、“兼用”乃至“肉用”的历史进程。基于农业机械化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释放作用,借助面板V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肉牛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我国肉牛生产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传统肉牛业时期”及过渡时期肉牛生产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比“现代肉牛业时期”更大;非粮食主产区受影响比粮食主产区稍大,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 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国内外粮食价格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2016(6):41-47.

      摘要 (912) HTML (0) PDF 1.12 M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小麦、玉米和稻谷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国内外月度价格数据,利用VECDCC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均值溢出效应;政策实施前,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具有波动溢出效应,而实施后不具有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国内外粮食价格相关关系的持久性减弱。由此可见,中国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有助于减少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同时也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提出国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发现和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尽快完善和改革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 基于契约博弈模型的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分析

      2016(6):48-55.

      摘要 (711) HTML (0) PDF 1.18 M (1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优化演变有利于实现产业链整合,促进产业链参与主体利益互补机制的建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在分析市场交易、合同、合作社以及纵向一体化等多种纵向协作模式的运作方式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契约博弈模型对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优化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合同模式并不是一种稳态的纵向协作模式,而合作社模式是合同模式的改进,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纵向协作模式,并由此提出促进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效应评估——以玉米临储政策为例

      2016(6):56-63.

      摘要 (694) HTML (0) PDF 1.15 M (2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全国9个玉米主产区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倍差法、类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三种政策绩效评价模型,剔除其他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利用面板数据PoolOLS计量方法,检验玉米临储政策的独立效果。倍差法和类倍差法评价结果表明,在推行玉米临储政策的省份,该政策显著提高了玉米价格,幅度分别0.14元/千克和为0.17元/千克,相比于样本省份的平均价格,该增幅分别为9.26%和11.88%,临储政策的托市效应显著。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结果显示,临储政策对玉米的托市效果为0.15元/千克,也验证了倍差法和类倍差法结果的稳健性。

    • >农村社会
    • 村庄视角下家庭农场的嵌入性分析——基于山东省张村的考察

      2016(6):64-69.

      摘要 (1007) HTML (0) PDF 1.08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来自山东省一个村庄的质性调查材料,通过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和农场雇工,探讨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村庄职业农民推动形成的家庭农场能够比较顺利的开展,与其嵌入村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有密切关系。家庭农场生产已经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小农户生产,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基于熟人关系流转的土地附带有合同关系,农场雇工虽然是来源于传统人情基础上的帮工,但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

    • 新农合制度运行中农民公平感知及其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湖北省Z村的实证调查

      2016(6):70-77.

      摘要 (639) HTML (0) PDF 1.11 M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参合农民的视角,选取湖北省Z村为个案,运用社会公正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制度运行中的农民公平感知现状及其对农民满意度的作用,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研究发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农民对资金筹集机制和医疗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较高;对费用补偿机制和政府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较低;农民对制度的公平感知对满意度的作用显著。其中,农民对费用补偿机制的公平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最为突出,对医疗服务行为、资金筹集机制以及对政府服务行为的公平感知的影响次之。提出应该明确制度执行部门职责,规范部门人员行为,提升补偿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运行效果的公平感知及满意度。

    • 抗逆力视角下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

      2016(6):78-84.

      摘要 (1486) HTML (0) PDF 1.10 M (2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疏离给农村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以抗逆力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疏离进行了社工干预实践。经验发现,“抗逆力”在社会工作中是一个强调联合个体与社会、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可以在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逻辑层次上,有效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内部保护因子和外部保护因子,提高农村留守老人抗逆力。在干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疏离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社区为本”的理念,避免问题化取向,坚持优势取向、系统性介入、持续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原则。

    • 城乡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差异以及对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2016(6):85-92.

      摘要 (874) HTML (0) PDF 1.12 M (2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及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城乡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差异以及对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老年人不仅获得的社会支持多于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也优于农村老年人。正式社会支持仅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有限;在非正式社会支持中,子女的经济支持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作用都非常有限,精神支持则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满意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建设,家庭及社会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注重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

    • 基于剥夺理论的农民工心理健康研究

      2016(6):93-101.

      摘要 (852) HTML (0) PDF 1.15 M (1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剥夺理论,使用2009年中国农村—城镇移民调查数据(RUMIC2009),采用稳健OLS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了绝对剥夺、多阶剥夺和相对剥夺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内在机理,并从劳动时间、务工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和收入位置感知等指标对上述三个剥夺维度进行了界定。结果显示:第一,周工作时间越长表明绝对剥夺程度越高,这将导致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第二,务工年限的增多以及社会保险补偿作用的缺失会加重多阶剥夺的程度,从而对农民工心理健康产生负强化作用;第三,参照对象无论是老家村里人还是城市个人,相对剥夺感的存在均会显著降低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使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所做的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上述结论,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劳动权益,将其劳动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其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第二,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 第三,重视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给予其积极有效的引导。

    • >土地问题
    • 农民参与对农地整治工程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6(6):102-108.

      摘要 (783) HTML (0) PDF 1.13 M (1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博弈模型,以湖北省部分县市360份农民问卷为样本,采用定序回归,分析农民监督对农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的影响机理,以期为遏制监理与施工单位的合谋行为,提高项目工程质量提供依据。结论表明:目前农地整治项目区工程质量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广大的受益农民被排除在工程质量监督之外,难以发挥社会监督的效力,监理与施工单位的合谋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而引入项目区农民参与施工监督,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相关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和政策实施层面探索并构建农民参与农地整治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有助于项目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整体功效的发挥。

    • 耕地转入稻农生产行为及其耕地利用技术效率研究——以赣抚平原农区的农户样本为例

      2016(6):109-114.

      摘要 (573) HTML (0) PDF 1.10 M (1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江西省赣抚平原农区6县市293户稻农的调查数据,分析转入耕地稻农的生产行为特征,采用随机前沿函数对稻农在不同转入规模下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稻农耕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种植业生产成本收益率发生下降,耕地利用技术效率也出现了显著降低,但是在适度规模范围内的耕地转入量对稻农耕地利用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引导耕地适度流转,加强对稻农农业技术的培训,扩宽农民生产资金获得渠道等政策可提升稻农耕地利用的整体效率。

    • >经济与管理
    • 政府购买服务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6(6):115-122.

      摘要 (756) HTML (0) PDF 1.15 M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十多年来,“政府购买服务”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学科角度积累了很多富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必要性、内涵、风险及其防范策略、实践模式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未来较长时期里,政府购买服务研究将注重运用多元化方法、总结和提升更大范围的地方实践模式、建立健全购买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等建议。

    •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五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6(6):123-135.

      摘要 (698) HTML (0) PDF 1.31 M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我国“五化协同”的发展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五化”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构建VAR模型对“五化协同”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各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并存在协整关系,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五化”之间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等问题,进一步通过VAR(1)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表明“五化”之间互相作用,不可或缺。提出须加大协同发展力度,从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加深五化融合和倡导创新绿色发展方式多方面促进“五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制度借鉴

      2016(6):136-141.

      摘要 (685) HTML (0) PDF 1.09 M (1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极大,在国际层面主要通过《斯德哥尔摩公约》对其进行规制。中国作为公约的缔约国,存在POPs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POPs排放标准制度不健全、污染损害追责赔偿制度缺位等不足。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POPs减排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此,需要探寻中国履约减排的法律制度缺陷的原因,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和制度实践的优点,以便建立和健全履约协调减排机制、POPs排放标准制度和POPs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等,这既是对《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践约行为,也可为中国日益严重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治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