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专稿
    • 国有农场对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启示

      2017(3):1-7.

      摘要 (874) HTML (0) PDF 1.04 M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有农场的土地国有制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两种不同的土地公有制形式,都是完全不同于土地私有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极大地释放出了农业生产力,国有农场普遍学习农村分田到户的经验。进入21世纪后,国有农场农业经营体制与农村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重要分化,其中农村经营体制越来越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而国有农场坚持农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在21世纪快速城市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背景下,国有农场通过调整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变化的需要。相对来讲,农村经营体制因为过于强调农户承包经营权,导致农业生产力严重受制于现行农村土地关系的束缚。国有农场的经营体制和土地制度安排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 >农业经济
    • 新形势下农户粮食规模经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粮食主产区的调查数据

      2017(3):8-16.

      摘要 (853) HTML (0) PDF 1.10 M (1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未来谁来种地”是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农业规模化经营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四省农户调查数据,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种粮农户规模化经营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行为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规模经济激励是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的驱动力,土地资源约束是其基本制约因素,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对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高的非农比较收益对农户规模化经营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良好的金融信贷、保险等社会资本的可获得性、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粮食规模化经营有显著正向激励作用。据此提出培育以规模化农户为重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 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以华中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建始县为例

      2017(3):17-22.

      摘要 (1089) HTML (0) PDF 1.06 M (2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扶贫是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主要路径。基于华中农业大学在建始县精准扶贫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及遇到的问题,通过对三螺旋理论进行了深化与拓展,构建了以产业为纽带,农户、企业、高校、政府四主体相互作用的四螺旋模型,探索各主体充分发挥优势,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提出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精准扶贫地方的新路径,即:找准农户致贫或返贫的原因;高校与政府联动,做好扶贫规划;高校与企业联动,抓好产业建设;加强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动,攻克难点问题;四主体联动,强化过程管理。

    • 农业生产项目的综合碳效应分析与核算研究——基于陕西安塞的农户调查数据

      2017(3):23-34.

      摘要 (716) HTML (0) PDF 1.16 M (1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测算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量化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项目上的综合碳效应。研究表明:综合碳效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且具体项目分布特征各异。碳排放效应主要集中在玉米、茄子、苹果、刺槐、羊生产项目上,具体体现在农资投入、农业能源投入、农田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畜禽饲养五个生产环节,以化肥、粪肥、农药、农膜投入和作物秸秆、薪柴燃烧排放为主,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减排效率;碳汇效应源于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固碳,其中79.17%的碳汇量源于土壤层固碳,92.38%的碳汇量集中在生态林草类项目上,且该项目碳生态效率最优;畜禽养殖项目碳经济效率最优,饲料作物种植产生的碳汇量很好的抵消了该项目碳排量;草本经济作物类项目碳生产效率最优,但碳排放强度和密度最大,导致该类项目净碳汇量总计亏损136.498吨碳;除草本经济作物外,其他项目均表现出正的净碳汇效应,以生态林草类项目贡献最为突出,农业生产项目整体净碳汇效应良好。

    •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与思考——基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调查

      2017(3):35-41.

      摘要 (855) HTML (0) PDF 1.26 M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解决“谁来种地”等现代农业发展核心问题意义重大。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要克服当前职业农民培育中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畅、动力机制不足、竞争机制欠缺等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用户需求,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然选择。武汉市东西湖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探索形成的以供给侧改革为特征的“123456”创新模式,具有丰富的借鉴与推广价值。研究表明,明确目标与任务,加强组织与管理,精准选择培育对象,配套跟进扶持政策,对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收敛性分析

      2017(3):42-50.

      摘要 (723) HTML (0) PDF 1.13 M (1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设置指标权重,测算了我国2000-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然后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 σ 收敛和 β 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都不存在 σ 收敛和 β 收敛。

    • 我国猪肉进口关税有效保护水平估算

      2017(3):51-58.

      摘要 (1250) HTML (0) PDF 1.09 M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猪肉产业规模庞大,但生猪养殖业和猪肉加工业都具有弱质性,需要设计科学的进口关税政策助力猪肉产业发展。采用关税有效保护率模型计算了进口关税对我国生鲜猪肉产品和猪肉加工制品的有效保护水平,发现生鲜猪肉产品和猪肉加工制品进口关税有效保护率高于名义进口关税税率,猪肉进口关税政策有利于国内猪肉产业发展。我国可以适当降低猪肉产业上游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稳定生鲜猪肉进口关税税率,保持甚至提高加工猪肉制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在履行自由贸易的国际义务同时又能提高对生鲜猪肉和加工猪肉制品的实际关税有效保护水平。提升国内猪肉产业自身竞争力就是对产业的最有效保护,应大力推进猪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生猪养殖一产,做优生猪屠宰和猪肉加工二产,做活社会化服务三产。

    • 基于博弈论分析蔬菜一级市场的信息状态

      2017(3):59-67.

      摘要 (741) HTML (0) PDF 1.14 M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识别我国蔬菜一级市场在2004-2015年所处的信息状态,并分析该市场在该信息状态下的运行状况及买卖双方的利益分配结果,基于博弈论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了在交易活动中4种不同的市场信息状态对交易结果产生的影响,并用现实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蔬菜一级市场在2004-2015年一直处于市场信息不完全的状态,其中2004年以后是买家占优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这种信息状态对市场及卖家造成了不利影响。进而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设农业信息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简单化、培训直接化;优先促进关键信息服务,带给农民看得见的利益。

    • >农村社会
    • 转型期农民道德的分化、困境与共识

      2017(3):68-75.

      摘要 (665) HTML (0) PDF 1.08 M (1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转型期农民道德观念的分化与冲突折射出一定程度范围内的道德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道德共识的任务艰巨。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农民道德分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政治对道德控制力的弱化是农民道德分化产生的政治环境,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趋势,彰显了多元基础上强化道德共识诉求的历史必然。要解决农民道德困境问题,必须对外在的制度建构和内心的道德自律两条路径进行整合优化,即培育乡村共同体,强化凝聚农民道德共识的组织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凝聚农民道德共识的价值引领;培育公共理性,优化凝聚农民道德共识的程序规则,最终达成道德共识。

    •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与农村社区腐败治理机制建构

      2017(3):76-81.

      摘要 (941) HTML (0) PDF 1.05 M (1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农民集体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近年来农村社区腐败不断侵蚀农民集体权益,与产权改革的目的呈现冲突。农村社区腐败治理问题需要放置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与变迁中进行理解,特别是从基础性的产权治理入手来进行探究。当前,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因集体产权归属不清、责权不明和保护不严等,使得农村社区治理逐步陷入缺乏合理有效产权支撑的困境,突出表现为社区居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区“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利益分配与集体经济主体缺位之间的矛盾。下一步,伴随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成为农村社区矛盾解决的重点,农村社区腐败治理的关键,就是要确保农民集体有效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重点从明晰产权主体、实施政经分离、完善赋权增能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采取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机制、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参与机制等,有效建构起预防和治理农村社区腐败的长效机制。

    • 晋升天花板、晋升欲望与村干部马基雅维利主义

      2017(3):82-89.

      摘要 (1181) HTML (0) PDF 1.11 M (1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被排除在政府科层组织之外,中国的村干部普遍存在晋升天花板问题。基于村干部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晋升欲望与控制欲正相关;晋升天花板导致不道德操纵,且晋升欲望加强了晋升天花板与不道德操纵之间的这种关系;虽然晋升欲望与不道德操纵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当村干部遇到晋升天花板问题时,晋升欲望就会与不道德操纵正相关。这个结果表明,缺乏上升通道是导致村干部的不道德操纵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国家—个体—社会”分析范式基础上将职业生涯问题引入对乡村精英的行为-分析。

    • 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拓展

      2017(3):90-97.

      摘要 (725) HTML (0) PDF 1.06 M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快速的农业转型现实迫切要求农业转型研究的跟进,而农业转型动力机制研究无疑在其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梳理既有研究有利于找准当前研究的位置和进一步拓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中心范式”和“国家中心范式”下的研究虽然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但却存在着“只有社会没有国家”或“只有国家没有社会”、“只有国家没有地方”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农业转型实践,可从丰富国家视角、构建综合解释框架和关联相关研究等路径进一步拓展研究。

    • 农业遗传资源权的生成及其体系构建

      2017(3):98-104.

      摘要 (851) HTML (0) PDF 1.05 M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促进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构建农业遗传资源的权利保护体系势在必行,而国际相关立法的推进、权利意识的兴起、学理研究的深入,为农业遗传资源权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农业遗传资源权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还面临着权利客体、权利性质、权利主体较难确定等诸多困境。提出以立法模式的选择、财产权体系重构、权能内容的设计、专门机构设立等为切入点,构建农业遗传资源权利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遗传资源权在促进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上的重要作用。

    • >土地问题
    •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关系时空差异研究

      2017(3):105-115.

      摘要 (751) HTML (0) PDF 1.35 M (1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双向作用关系为切入点,选取2001-2014年的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数据,计算中国大陆31省(市、区)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关系的时空差异。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财政状况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将全国31省(市、区)划分为经济和城镇化水平高、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小(高度协调),经济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中度协调),经济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大(勉强协调)以及经济和城镇化水平落后、对土地财政依赖较小(低度协调)4类区域,进而分析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关系存在时空差异的原因,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优化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关系的调控政策。

    • 农户收入结构异质性视角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需求研究

      2017(3):116-123.

      摘要 (824) HTML (0) PDF 1.21 M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湖南皂市水库移民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和Bootstrap多元回归方法,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计算不同类型农户差别化的农业安置需求。结果表明:(1)皂市水库移民农户收入结构差异与户主对安置情况满意度评价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2)依据模型测算得出不同类型移民家庭的人均耕园地安置需求为务工型农户0.88亩/人、兼业型农户1.00亩/人、务农型农户1.54亩/人,不同类型土地可根据各类农产品产值折算互换;(3)皂市水库移民农业安置标准难以满足务农型农户家庭需求,但对务工型和兼业型农户来说略显盈余,土地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为此,政府在编制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时可选择依据项目区内农户之间差异化的农业安置需求确定该项目移民农业安置所需耕园地总面积,并最终筛选满足出地条件的安置区选址范围。

    • >经济•管理
    • 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约定优先原则

      2017(3):124-131.

      摘要 (722) HTML (0) PDF 1.08 M (1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益驱动是职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利益分配需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遵循约定优先原则。约定优先原则有利于厘清复杂的利益关系、符合私法意思自治的法理、能克服法律规定之不足。约定有效是约定优先原则适用的前提,对其效力判断主要依据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约定不受制于法定最低标准(除非为强制性标准);利益分配约定的合理性审查,应以形式审查为主。同时,基于雇佣双方地位不平等,应对约定优先原则加以限制,以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 媒体报道与审计质量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7(3):132-139.

      摘要 (859) HTML (0) PDF 1.09 M (1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11-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回归,对媒体报道分别给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媒体报道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其影响程度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比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更显著,在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显著。为此,监管部门在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督时,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报道传递的信号,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管理和对市场违规行为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置;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披露的信息,有效识别风险,及时加以防范。

    • 组织中的管家行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与未来展望

      2017(3):140-148.

      摘要 (828) HTML (0) PDF 1.12 M (1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亲组织行为,管家行为是指个体愿意克制自身利益追求以保护他人长远福利的行为。同代理行为不同,管家行为与利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些构念有所区别且对组织影响也不相同。在前因方面,管家行为的产生既受到个体特征、心理认知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到领导因素、组织情境和文化情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后果方面,管家行为对组织绩效、创新能力、员工的创造力等具有积极影响。未来,组织中的管家行为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1)明晰管家行为的内涵与测量;(2)精细管家行为的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3)探究管家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4)构建管家行为产生的多层次模型;(5)推进管家行为后果的实证研究;(6)从员工—组织关系着手深入管家行为研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