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第1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油菜生产与品种改良

      1999, 18(6).

      摘要 (1130)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90年代,中国油菜生产发展很快,面积在530×10^4(1993年)~690(1995年)×10^4hm^2,单产1200~1400kg/hm^2。1985~1998年,中国共审定优质常规品种88个,其中双低品种43个,单低品种45个;最近两年,中国双低品种的种植面积占27%~34%。1989~1998年,中国共审定油菜单、双低杂交种30个,其中双低杂种13个,单低杂种17个;杂 交油菜的种植面积

    • 未来油菜品质改良趋势分析

      1999, 18(6).

      摘要 (1030) HTML (0) PDF 0.00 Byte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技术的发展使油料作物各种品质遗传改良成为可能。目前油菜产业面临的挑战是平衡各种脂肪酸水平,使其构成适应商业需要。在国际市场上,亚麻、向日葵和大豆等油料作物是油菜的竞争者,使得改良油菜品质迫在眉捷。北美产品登记管理要求将脂肪酸的饱和程度降至7%以下,以获得低饱和脂肪酸的油菜商标,这将为扩大油菜的市场份额起重要作用。油菜品质改良的另一方面要求源于营养考虑,它要求一种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达到人类需求的水

    • 甘蓝型油菜硫甙含量对接种菌核病的反应

      1999, 18(6).

      摘要 (1155) HTML (0)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与人工接种菌核病的互作关系。在油菜五叶期,人工接种菌核病菌丝体,然后在接种当天和接种后第1、第3和第7d分析接种叶片和其它叶片的硫苷变化,所有参试「抗(耐)病和感病」品系都对人工接种菌核病菌丝体反应强烈,在接种第3叶,硫苷含量显著增加。但是抗(耐)病品系的硫苷增加不仅仅限于接种叶片,品系014硫苷增加在接种后第7d的非接种叶片最幼嫩的第7叶片最为明显。品系020硫苷增加在接

    • 对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的初步研究

      1999, 18(6).

      摘要 (1040) HTML (0) PDF 0.00 Byte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了2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这些品系的自交不新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合成的品系中79%自交不亲和、34%品系抗寒、96%的品系耐热、8%品系抗病毒病、84%的品系抗油菜霜霉病、78%避开了菌核病。3个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是41A的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且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正反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性彻底的核不育材料

    • 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1999, 18(6).

      摘要 (1783) HTML (0) PDF 0.00 Byte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S45A和117A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点相同,其雄性败育于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至单核小孢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小孢子不形成花粉壁并开始解体;同时,绒毡层细胞径向扩大和小液泡化并逐渐解体。9012A雄性败育于花粉母细胞至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 胼胝质壁不降解和不释放出四分体,并且四分体开始液泡化解

    • 利用RAPD标记研究中国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

      1999, 18(6).

      摘要 (1161) HTML (0)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APD标记,对以我国西北和西南为主的68个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和4个加拿大引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31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表明选用的72个品种(系)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多态性位点比率达85.31%。经UPGMA聚类分析将它们划分为6大类群,从聚类图可得如下结论:(1)地理差异和生态环境对遗传差异有重要影响,即来自同一省份的品种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群中。(2)我国冬播和春播

    • 油菜种子贮藏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999, 18(6).

      摘要 (1210)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55份油菜种子可溶性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不同类型油菜种子的蛋白质具有组分差异。芥菜型油菜种子蛋白质资源比白菜型和甘蓝型油菜种子蛋白质资源丰富。。本文用可溶性蛋白条带的信息,估计了所有参试品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207的水平上可将参试材料分为三类。I类:为16个B.napus品种(系)。Ⅱ类:为所有参试的4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系)、2个埃塞俄比亚

    • 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研究进展

      1999, 18(6).

      摘要 (1131) HTML (0)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蓝型(B.napus)黄籽油菜育种工作,在我国已进行了20多年。育种实践表明,其黄籽色泽遗传复杂,籽粒呈“杂黄”色,长期自交不能纯化,并不断分离出黑籽。已培育出的 黄籽品种,尚不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黄籽育种必须与优质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才能适应育种科技发展的需要。

    • 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川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1999, 18(6).

      摘要 (951) HTML (0)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 000hn^2,平均产量2 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是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 芸薹属作物抗病性基因同源位点上的遗传多样性

      1999, 18(6).

      摘要 (1181) HTML (0)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已知的拟南芥抗病性基因的8对引物对60个芸薹属作物和1份拟南芥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除GPA1,PR1外,其他6对引物的同源片断都被检测到。其中与Atox1,BGL2,RPS2及PG11四个基因同源的片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2.5%,94.7%,87.5%及100.0%。用这些同源片断估计了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材料中油821、中R783、中R888、宁RS-1之间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R783与中R888的遗传距离较近,为0.0323。中R783,中R888与宁RS-13个抗病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07。这3个品系与中油821的遗传距离为0.2463,与拟南芥的遗传距离为0.4979。由于籍以进行聚类分析的遗传标记是与抗病有关基因同源的DNA序列,因此,4个甘蓝型油菜抗病品系间的遗传距离应当或多或少反应了它们之间在抗病性遗传基础上的差别。从61份DNA样品中扩增出与BGL2和RPS2同源的多态性片断的数据合并作聚类分析,在这两个基因同源序列的多样性上,芸薹属作物与拟南芥相似性为44%,60份芸薹属作物供试材料在56%的水平上聚为一类。在相似性为70%的水平上可将这些材料分为5个组:I.包括1个黑齐品种和所有参与测试的6个甘蓝,1个埃芥品系和2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II.1个埃芥品系和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III.有7个甘蓝型油

    •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恢复核盘菌菌株Ep—1PN毒性的研究

      1999, 18(6).

      摘要 (1070) HTML (0)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 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大的病斑。当它们同亲合性菌株Ep-1PNA183在PDA平板上接触时没有发现Ep-1PNA183菌落发生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后代已失去了Ep-1PN的弱毒因子,恢复了正

    • 大量诱导核盘菌产生了囊盘的方法改进

      1999, 18(6).

      摘要 (1359) HTML (0)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肋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子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

    • 盾壳霉在油菜花瓣上萌发的影响因子分析

      1999, 18(6).

      摘要 (982) HTML (0)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离体条件下分析了油菜花瓣上影响核盘菌寄生菌-盾壳霉(Coiothyrium minitans)萌发的因子。结果表明,花瓣自身物质对盾壳霉无影响,花瓣微生物区系中的细菌不利于其萌发。链霉素可以抑制花瓣上细菌增殖,促进盾壳霉萌发。100~300μg/L链霉素对盾壳霉萌发无影响,用30~1000μg/L链霉素液配制孢子悬浮液可以促进其在油菜花瓣上萌发。

    • 油菜籽和卡诺拉饼粕的品质特性比较

      1999, 18(6).

      摘要 (962) HTML (0)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黄籽白菜型(Brassica napus),甘蓝型(B.rpa)和白芥(Sinapis alba)(共27个样品)的粕和普通的 褐籽卡诺拉(7个样品)的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评价。平均来看,与褐籽相比,黄籽中蔗糖(8.7%对7.5%)和蛋白质(44.5%对42.7%)较高,但寡聚糖(2.3%对2.5%),灰分6.9%对7.0%)和非淀粉多糖(20.4%对19.7%)量相似。总日粮纤维黄籽样品平均为2

    • 中国双低油菜饼粕质特性的化学评价

      1999, 18(6).

      摘要 (1051) HTML (0) PDF 0.00 Byte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系统评价了3个新培育的中国“双低”油菜与加拿大卡诺拉的商品饼粕与脱脂种籽的化学特性。化学特性分析包括蛋白质、氨基本、碳水化合物(蔗糖、半乳糖、寡聚糖)、硫苷、日粮总纤维、灰分、钙、总磷、植酸磷和脂及。测定的纤维包括非淀粉多糖、木质素和多酚、细胞壁蛋白质和矿物质。用消化和透析装置体外测定了蛋白质消化率。

    • 猪对“双低”菜粕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研究

      1999, 18(6).

      摘要 (1082) HTML (0) PDF 0.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3个新培育的中国“双低”油菜与加拿大“卡诺拉”的商品粕测定了猪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结果表明,加工方式不当可能是造成中国双低菜粕品质低于加拿大卡诺拉粕的原因。

    • 真代谢能和肉鸡试验评价中国双低油菜饼粕的品质特性

      1999, 18(6).

      摘要 (1041)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来自中国和加拿大当地加工厂的油菜籽饼粕和卡诺拉饼粕,用于饲喂家禽,测定饲料价值。生物学评价包括有效能和氨基酸有效性的测定,以及生长性能测定。

    • “双低”菜粕配合日粮满足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研究

      1999, 18(6).

      摘要 (898) HTML (0)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36头杜洛克×DIV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在等能等氮的基础上,以玉米-豆粕日粮为对照组(第1组),“双低”菜粕替代50%豆粕为试验组,并分别以总赖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配合日粮,配合成2组试验日粮(第2组和第3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最快,为(778±26.2)g,第3组次之,为(735.5±31.1)g,第2组较慢,为(717.3±50.9)g(P〉0.05)。在试验后期,各组

    • 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损失的测定技术及影响因素

      1999, 18(6).

      摘要 (1069) HTML (0)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损失的测定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影响内源氨基酸损失测定确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 油菜籽的综合加工和利用研究

      1999, 18(6).

      摘要 (938) HTML (0)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扼要地报道油菜籽的综合加工工艺;油菜单宁和油菜分离蛋白的制备和性质;菜籽饼粕中植酸(盐)的提取和制备。

    • 氯化钯法测定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探讨

      1999, 18(6).

      摘要 (1452) HTML (0)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氯化支测定油菜籽 甙含量的方法中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温度,不同品种(系)和硫甙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33℃时,放置4~16h均不影响硫甙含量测定。而35℃时,放置时间不能超过12h。低于33℃以下时,放置时间不能少于4h。但对于高硫甙品种,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均变窄。且加入氯化式剂后,宜在20~27℃条件下显色,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在中国农林牧渔科学期刊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9, 18(6).

      摘要 (966)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最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集团)公司联合研究并出版了《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该研究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编辑《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以1998年中国科技论文源刊物(128种)的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了若干指标,对这些期刊(包括各大学学报)进行评价和排序,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种期刊的地位和作用。现将《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的各项指标值及其在农林牧渔高校学报(共38种)中以及在全国农林牧渔科学期刊(含大学学报)共124种中的地位说明如下:表1《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与其他农林牧渔科学期刊比较…

    • 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小抱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1999, 18(6).

      摘要 (794) HTML (0) PDF 0.00 Byte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氯化钯法测定硫代葡萄糖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探讨

      1999, 18(6).

      摘要 (886) HTML (0) PDF 0.00 Byte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脱毒菜籽粕饲喂肉鸡试验效果

      1999, 18(6).

      摘要 (1106) HTML (0)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少孢子根霉菌、乳酸菌等复合菌溶液,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菜籽粕发酵脱毒,试验结果表明:菜籽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的降解率约在50%-60%。脱毒菜籽粕对肉鸡饲喂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在日粮中菜粕的添加量在10%-15%之间甲状腺无明显变化,肉鸡的增重亦不受影响。

    • 张启发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 18(6).

      摘要 (753) HTML (0) PDF 0.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大量诱导核盘菌产生子囊盘的方法改进(英文)

      1999, 18(6).

      摘要 (1479) HTML (0)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于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菌株在灭菌胡萝卜片上培育1个月即可产生大量的成熟菌核,这些菌核在20℃下保湿10-30d即可形成大量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菌株Zxd-1的菌核最容易前发。试验还表明按这一程序获得的子囊孢子长出的菌丝能感染油菜,抗(耐)性品种(中油821)和感病品种(Westar)对接种体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DEVELOPMENTS IN THE BREEDING OF QUALITY IMPROVED RAPESEED/CANOLA

      1999, 18(6).

      摘要 (887)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黄籽白菜型(Brassica napus),甘蓝型(B.rapa),芥共型(B.juncea)和白芥(Sinapis alba)(共27个样品)的粕和普通的褐籽卡诺拉(7个样品)的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评价.平均来看,与褐籽相比,黄籽中蔗糖(8.7%对7.5%)和蛋白质(44.5%地42.7%)较高,但寡聚糖(2.3%对2.5%),灰分(6.9%对7.9%)和非淀粉多糖(20.4%对19.7%)含量相似,总日粮纤维黄籽样品平均为28%,褐籽为33%,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t=-0.71).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的普通褐籽油共中也存在这种负相关关系.通过体外(in vitro)测定右消化蛋白质含量来建立卡诺拉共籽加工的最佳条件,当温度上升到(108±1)

    • 1999年《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发表论文简况

      1999, 18(6).

      摘要 (723) HTML (0) PDF 0.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油菜籽的综合加工和利用研究(英文)

      1999, 18(6).

      摘要 (1396) HTML (0)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扼要地报道油菜籽的综合加工工艺;油菜单宁和油菜分离蛋白的制备和性质;菜籽饼粕中植酸(盐)的提取和制备。

    • 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种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1999, 18(6).

      摘要 (1209) HTML (0)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恢复核盘菌菌株Ep-IPN毒性的研究

      1999, 18(6):1PN.

      摘要 (1209)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69个随机挑选的核盘菌弱毒菌株Ep-1PN原生质体再生后代的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毒性。结果表明其中的35个再生后代在PDA平板上均匀扩展,形成典 型的核盘菌菌落,生长速度大于18 mm/d。在离体莴苣杆上,这些后代的培养物引起较大的 病斑。当它们同亲合性菌株Ep-1PNA183在PDA平板上接触时没有发现Ep-1PNA183菌落发生 异常变化,说明这些后代已失去了Ep-1PN的弱毒因子,恢复了正常核盘菌的特性。10个再生后代同Ep-1PN的生长及致病性等没有差异。其他的24个再生后代在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毒性等方面介于Ep-1PN和35个完全恢复的后代之间,因而是部分恢复的后代。这些后代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核盘菌弱毒现象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 大量诱导核盘菌产生子羹盘的方法改进

      1999, 18(6):1PN.

      摘要 (1075) HTML (0)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包括油菜在内的多种经济作物的菌核病。为筛选抗菌核病的作物品种及探讨防治该病的其它途径, 获得足够的子囊孢子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本研究对大量获得子囊盘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从158个单菌核分离物中筛选出了6个能够在高温(20℃)下直接形成子囊盘的核盘菌菌株。其次对形成菌核的温度条件、形成菌核的营养基质及菌核形成期等因子对子囊盘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菌株在灭菌胡萝卜片上培育1 个月即可产生大量的成熟菌核,这些菌核在20℃下保湿10~30 d即可形成大量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菌株Zxd-1的菌核最容易萌发。试验还表明按这一程序获得的子囊孢子长出的菌丝能感染油菜,抗(耐)性品种(中油821)和感病品种(Westar)对接种体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