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蓝细菌生物技术专题
    • 蓝细菌16S rRNA双甲基化酶基因ksgA的进化分析、蛋白结构预测及功能验证

      2016, 35(6).

      摘要 (1893) HTML (0) PDF 7.38 M (2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核糖体小亚基rRNA双甲基化酶基因ksgA的进化关系、蛋白结构和功能,利用MEGA 5.2软件构建了37种蓝细菌ksgA基因和16S rDNA的系统进化树,通过SWISS-MODEL分析和预测KsgA的蛋白质结构模型,并通过克隆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和聚球蓝细菌Synechococcus elongates sp. strain PCC 7942 的ksgA基因对大肠杆菌ksgA突变体进行了异源互补。结果表明:ksgA基因在蓝细菌中与16S rDNA进化分支高度相似,且体现出蓝细菌进化的聚类特征;蓝细菌KsgA甲基化酶与该蛋白家族的其他蛋白质拥有共同的保守结构、催化位点和配体结合位点;克隆的3种蓝细菌ksgA基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互补大肠杆菌ksgA基因的功能。

    • 2株节旋藻的分类鉴定和磷脂脂肪酸特征分析

      2016, 35(6).

      摘要 (1225) HTML (0) PDF 1.88 M (2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节旋藻CB001和CB002的菌丝形态,同时对其16S rDNA序列以及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的磷脂脂肪酸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显微成像观察表明,CB001和CB002均属于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具有运动能力;磷脂脂肪酸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磷脂脂肪酸16∶0、16∶1 w7c、18∶1 w9c、18∶2 w6c、14∶0 anteiso和16∶1 w7c alcohol可能是节旋藻的代表性脂肪酸;18 ∶1 w5c和16∶3 w6c分别为CB001和CB002的特有磷脂脂肪酸组分;同时,不同培养方式对CB001和CB002磷脂脂肪酸组成模式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 培养基中几种重要营养元素对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及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生长的影响

      2016, 35(6).

      摘要 (1254) HTML (0) PDF 7.72 M (2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配制KNO3、KHCO3、NaHCO3、FeNa2-EDTA及Na2S2O3营养盐培养液,并按一定浓度添加至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获得含有不同营养素、不同浓度的液体及固体培养基,检测无机氮(NO-3)、无机碳(HCO-3)、Fe及Na2S2O3对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和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在10 mmol/L硝酸盐生长较好,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在2 mmol/L 硝酸盐生长较好。不同浓度KHCO3及NaHCO3都会对蓝细菌的生长产生影响,可能是因为盐离子发挥了主要作用。此外,2种蓝细菌在10 mmol/L Na2S2O3中生长较好,不同浓度的铁盐对蓝细菌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在10 μmol/L铁盐中生长最佳。

    • 鱼腥蓝细菌PCC 7120异形胞的分离

      2016, 35(6).

      摘要 (1496) HTML (0) PDF 3.38 M (3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腥蓝细菌 PCC 7120是一种光合自养型丝状蓝细菌。缺氮条件下,菌丝上5% ~10%的营养细胞分化为异形胞,发挥固氮作用。异形胞是研究生物固氮和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为研究异形胞生理功能及其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需要从菌丝中分离高质量的异形胞。用2 mg/mL溶菌酶与0.1% Triton X-100同时处理菌丝30 min,得到了完整性好、纯度高的异形胞。

    • 单交换法构建鱼腥蓝细菌ftsZ的gfp原位标记菌株

      2016, 35(6).

      摘要 (1191) HTML (0) PDF 5.38 M (2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单交换法将gfp整合到鱼腥蓝细菌PCC 7120基因组上,构建ftsZ-gfp的翻译融合菌株,并观察了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通过同源重组,gfp与基因组中唯一完整的ftsZ融合,既保证了ftsZ基因的正常表达又能准确反映ftsZ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且实验周期短、操作方便,是研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鱼腥蓝细菌实时观察微型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2016, 35(6).

      摘要 (1094) HTML (0) PDF 9.16 M (2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克服传统方法不能实现对特定菌丝或细胞的连续定点观察的难题,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培养基将菌丝包埋在玻底培养皿中,制备了鱼腥蓝细菌PCC 7120菌株实时观察的微型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在该培养体系中,菌丝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利用该系统可以观察细胞分裂蛋白FtsZ和DNA双链损伤修复蛋白RecN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实现对同一菌丝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定点观察。 

    • 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定量PCR模板制备方法的改进

      2016, 35(6).

      摘要 (1245) HTML (0) PDF 2.20 M (2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为实验菌株,设计改良制备定量PCR模板的方法; 同时,对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总RNA的Trizol抽提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利用改良方法抽提得到的RNA结构更完整;同时,利用改良方法制备的模板可以用于后续定量PCR实验;其中,只有高表达量基因适用于半定量PCR,低表达量基因则需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作物遗传改良与栽培
    • 不同播期及秧龄对机械栽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2016, 35(6).

      摘要 (1106) HTML (0) PDF 1.11 M (2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设计15 d(Y1)和20 d (Y2)2个秧龄以及6月25日(播期一,B1)、6月30日(播期二,B2)、7月5日(播期三,B3)3个播期处理,以探讨机械插秧下秧龄和播期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二和播期一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分别高于播期三产量8.7%、3.5%,随着播期延后,播期三各产量构成因子除千粒重外,呈下降趋势。H优518最高产量相比最低产量降低速度显著高于鄂粳403,分别达45.0%、13.5%,花后干物质积累H优518也显著大于鄂粳403。综合分析可知,晚籼稻比晚粳稻对低温反应更敏感,前者高产需提早播种,推迟播期不利于结实灌浆,后者高产也需在较早播种基础上保证足够苗数,两者秧龄都不宜超过20 d。播期和秧龄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植物保护
    • 黄瓜花叶病毒在香蕉不同品种组培过程中的症状和传递规律

      2016, 35(6).

      摘要 (1033) HTML (0) PDF 1.11 M (2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不同基因型香蕉分化芽为研究对象,利用肉眼观察、RT-PCR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研究CMV在不同感病香蕉分化芽中的症状及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感染CMV的‘粤优抗一号’、‘威廉斯’、‘大蕉’和‘皇帝蕉’在组培过程的第1代至第12代病害症状均不明显。随着组培继代数增加,不同品种的组培苗中CMV含量变化虽然不同,但均在顶部第1~2叶中含量最高。因此,检测香蕉分化芽中CMV最佳材料为顶部叶片。

    • 农业废弃物堆肥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效果评价

      2016, 35(6).

      摘要 (1134) HTML (0) PDF 899.91 K (2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农业废弃物材料及其合适的施用量,将6种农业废弃物材料(香蕉茎叶、甘蔗叶、蘑菇渣、水稻秸秆、玉米秸秆、茶麸)进行堆肥化处理,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茶麸堆肥200 g/盆和甘蔗叶堆肥300 g/盆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为80.71%。除蘑菇渣堆肥3个施用梯度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堆肥的防效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6种堆肥在不同施用梯度下对番茄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水稻秸秆堆肥200 g/盆的长势最好,平均株高为127.44 cm, 平均茎粗围为3.13 cm,显著优于对照和其他堆肥处理。

    • GFP标记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

      2016, 35(6).

      摘要 (1174) HTML (0) PDF 4.20 M (2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内生性及其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菌株在马尾松组培苗体内的定殖,并采用高渗透法将质粒pGFP78转入菌株LYMC-3,对其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同时测定标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GFP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标记菌株接种到2年生马尾松盆栽实生苗的根部,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稀释涂板的方法,对马尾松根部、茎部的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显示,通过SEM成功观察到菌株LYMC-3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并成功获得LYMC-3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经过连续8次的稀释培养,其遗传稳定性为96.8%。GFP标记菌株在接种马尾松根部后的第4天,根部、茎部都能回收到大量标记菌株的存在,随后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根部的下降速度快于茎部。接种40 d后,根部回收标记菌株数量为0.3×102 cfu/g,茎部回收标记菌株数量为0.8×102 cfu/g。以上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LYMC-3具有内生性,能在马尾松体内良好地定殖和传导。

    • 湖北柑橘园蚜虫及其天敌发生动态

      2016, 35(6).

      摘要 (1226) HTML (0) PDF 1.52 M (2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调查湖北地区柑橘园中蚜虫种类,监测蚜虫及其自然天敌优势种群发生动态。连续的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柑橘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 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橘蚜和绣线菊蚜为优势种,全年可见,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发生高峰期。本地天敌有蜘蛛Araneae、瓢虫Coccinellidae、食蚜蝇Syrphid、草蛉Chrysopidae、寄生蜂、蝽类Pentatomidae,当地蚜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和食蚜蝇对蚜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发生动态紧随蚜虫种群数量变化。

    • >资源与环境
    • 湖北省近三十年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解析

      2016, 35(6).

      摘要 (985) HTML (0) PDF 939.31 K (3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耕地土壤肥力极容易发生变化,也具有极大的可改良性。抽样分析比较湖北省26个县(市、区)近年完成的全省耕地地力评价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果表明,湖北省全省耕地总面积减少17.43%;“占优补劣”导致大量优质耕地减少,其中一等地面积减少28%;而六等地面积增加225%。对30年来耕地土壤肥力变化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上升,而速效钾含量降低,有机质含量持平,耕地土壤酸化形势严峻。

    • 一种基于随机游走模型的关键蛋白质预测方法

      2016, 35(6).

      摘要 (1396) HTML (0) PDF 973.84 K (3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目前的关键蛋白质预测方法对生物功能的分析不够深入的情况,利用蛋白质复合物信息,提出1种基于随机游走模型,结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边聚集系数等数据来预测关键蛋白质的RWP(random walk method for predicting essential proteins)算法。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上,以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等5个统计学指标为评价标准,将RWP与介数中心性、度中心性、信息中心性、CSC算法及LIDC算法等5种用于预测关键蛋白质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WP在关键蛋白质识别率等方面优于这5种测度方法,它具有较好的预测关键蛋白质的性能。

    • 基于信任算法的分布式农产品交易系统设计

      2016, 35(6).

      摘要 (1041) HTML (0) PDF 1015.04 K (1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分布式农产品交易系统里的主机和网络通信容易受到安全威胁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的安全算法。首先,使用移动代理对用户交易记录进行综合统计并计算出行为信任值;然后对用户反馈进行分析筛选,计算出推荐信任值;最后对各种信任值进行分析,得出综合信任值。使用该算法的分布式农产品交易系统运行正常,能较好地保障网络交易安全。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益生屎肠球菌HDRsEf1抗氧化性能评估

      2016, 35(6).

      摘要 (1115) HTML (0) PDF 1.24 M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过氧化氢耐受性实验、清除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实验、还原性实验,评价屎肠球菌HDRsEf1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发酵液在体外的抗氧化性能;并通过构建D-半乳糖小鼠衰老模型评价屎肠球菌HDRsEf1在体内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屎肠球菌HDRsEf1对过氧化氢溶液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发酵液不仅对DPPH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能力,而且也具有很好的还原能力;发酵液、无细胞提取物和菌悬液具有很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但对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屎肠球菌HDRsEf1菌株、发酵液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脑内超氧岐化酶(SOD)活力,降低脂肪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因此,屎肠球菌HDRsEf1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长江、赣江和鄱阳湖鲢群体遗传结构

      2016, 35(6).

      摘要 (1247) HTML (0) PDF 1.07 M (2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0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标记对采自长江、赣江、鄱阳湖湖口和都昌水域的4个鲢野生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到14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5~24,有效等位基因数6.4~7.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2~0.8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17~0.839,表明这4个鲢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鲢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2 2~0.944 1,遗传距离为0.057 6~0.081 0,固定系数Fst值为-0.012 35~0.005 28,表明这4个鲢群体间遗传一致性高,遗传距离小,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AMOVA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基因流分析认为长江、赣江、鄱阳湖鲢群体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

    • 汉江地区翘嘴鲌胚胎及仔鱼发育观察

      2016, 35(6).

      摘要 (1306) HTML (0) PDF 2.85 M (1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汉江地区庙湖翘嘴鲌受精卵,对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各个时期进行连续观察,并详细记录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圆球形、青灰色、微粘性、漂浮性卵,卵径为(1.17±0.15) mm,吸水膨胀后卵径达(3.26±0.37) mm;胚胎发育可分为21个时期,水温在23~25℃范围内,受精40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 h 45 min后器官开始形成,受精后20 h 15 min仔鱼开始出膜,发育总积温为483.4℃·h;初孵仔鱼全长为(3.39±0.37) mm,卵黄囊呈梨形,平均体积为0.134 mm3,4日龄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出现摄食行为,全长达到(4.85±0.31) mm,仔鱼发育过程中卵黄囊长径(L)在1日龄期间发生增长,而后逐步减小,卵黄囊短径(D)一直随时间递减,卵黄囊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方程为V=10-5 T2-0.0027T+0.1342(R2=0.966 7)。

    • 雅鲁藏布江中游东方高原鳅的年龄与生长特性

      2016, 35(6).

      摘要 (1453) HTML (0) PDF 1.79 M (2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微耳石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东方高原鳅的年龄与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东方高原鳅由7个年龄组组成,其中4~6龄占80.87%;体长和微耳石的半径长呈直线正相关关系,雌雄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表达式为 L= 253.81RO-26.725;t检验结果表明,各年龄组雌、雄的实测体长的均值和退算体长的均值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呈幂函数,但雌、雄之间差异较显著,东方高原鳅雌、雄群体的体长-体质量关系表达式分别为W=0.00001L2.9797(♀)W=0.00002L2.8475(♂);比较后发现 von Bertalanffy方程能更准确地表达东方高原鳅的生长,其表达式分别为:Lt = 151.65\[1-e-0.133(t + 0.01786)\],Wt= 31.496\[1-e-0.133(t + 0.01786)\]2.9797(♀);Lt = 125.19\[1-e-0.177(t + 0.0695)\],Wt = 18.787\[1-e-0.177(t + 0.0695)\]2.8475(♂);雌、雄东方高原鳅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8.19和5.83,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00.77 mm、9.32 g以及81.13 mm、5.46 g。

    • >食品与农业工程
    • 加工方式对微粒化鱼骨泥营养品质的影响

      2016, 35(6).

      摘要 (1511) HTML (0) PDF 934.62 K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骨为原料,采用湿法粉碎的方法制备微粒化鱼骨泥,研究不同的加工方式(常温加冰、低温冷冻和120℃蒸煮)对鱼骨泥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泥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的含量分别约为35%、20%、32%和9%,加工方式对微粒化鱼骨泥的粗蛋白、粗灰分和矿物盐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鱼骨泥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采用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加工的鱼骨泥的主要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P<0.05)高于采用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组的;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钙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加工组的。以上结果说明,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2种加工方式的,但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脂肪含量和过氧化值相对较高(P<0.05)。

    • 不同致死方式对鳝鱼肌肉鲜度及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2016, 35(6).

      摘要 (1146) HTML (0) PDF 1.19 M (2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鳝鱼(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测定直接宰杀组、电击致晕宰杀组、冰水搅拌宰杀组、高温致死宰杀组鳝鱼肌肉的菌落总数、酸度、氨基态氮、TBA、TVB-N、K值和生物胺含量及其在冷藏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宰杀方式对鳝鱼肌肉鲜度和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在4种宰杀方式中,冰水搅拌宰杀组鳝鱼肌肉除K值、TVB-N值高于直接宰杀组和电击致晕宰杀组外,其TBA值、菌落总数以及腐胺、尸胺和生物胺总含量显著低于直接宰杀组和电击致晕宰杀组,而高温致死宰杀组鳝鱼肌肉在(4±0.5)℃冷藏过程中其K值、TVB-N、菌落总数及腐胺、尸胺和生物胺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宰杀方式。冷藏6 d时,直接宰杀组、电击致晕宰杀组、冰水搅拌宰杀组、高温致死宰杀组鳝鱼肌肉中总生物胺含量分别为12.39、8.04、8.15和17.23 mg/100 g。冰水搅拌宰杀组黄鳝肌肉中腐胺、尸胺及总生物胺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采用冰水搅拌致晕后宰杀鳝鱼,可在保证产品鲜度的同时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鳝鱼肌肉的脂肪氧化以及生物胺的产生和积累,确保产品使用安全。

    • 融合梯度幅值和置信度的鸡蛋裂纹图像检测

      2016, 35(6).

      摘要 (1039) HTML (0) PDF 3.32 M (2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种融合梯度幅值和置信度的鸡蛋裂纹检测新方法。采集褐壳鸡蛋的裂纹图像,运用提及边缘检测算法获取感兴趣区域图像,采用最大边界算法挑选边界轮廓,融合二者获取裂纹区域图像。对3种典型鸡蛋裂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新方法与传统边缘检测算子(Log算子、Sobel算子及Canny算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融合梯度幅值和置信度的鸡蛋裂纹检测新方法能够克服固定阈值适应性较差的缺陷,提高检测准确率,在消除噪声、增强弱边缘信息方面优于传统边缘检测算子。

    • 带有触觉系统的家禽屠宰净膛机械手的设计

      2016, 35(6).

      摘要 (1763) HTML (0) PDF 1.35 M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家禽屠宰净膛智能机械手系统中的触觉系统部分进行改进设计,该触觉系统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检测机械手爪机对家禽内脏的压力,LabVIEW软件实时显示采集的压力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后向单片机发送串口指令。单片机产生PWM信号控制机械手手臂舵机运动。当检测压力值大于设定的内脏最大承受压力时,自动控制爪机张开;反之,自动控制爪机合拢,同时爪机向前进并运动至腹腔底部夹紧内脏旋转,剥离内脏与腹腔之间的粘膜,将内脏取出。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的净膛机械手,具有触觉系统的机械手在掏取内脏的过程中对内脏的破坏更小,对家禽个体差异性要求更低,且自动化程度更高,该系统可实现手动掏膛和自动掏膛2种模式。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