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4期
P. 8

第4 期                     朱梦珂 等:中国农村区域发展的南北差异及其驱动力分析                                     3
                        N( ˉ)  2                                             1        N ij
                            ˉ
                        N i Y i
                     m            K                                                h i   ( y ij - Y i )( y ijk - Y ik ),
                                                                                               ˉ
                                                                                                         ˉ
                                                                            ˉ ˉ
                  ∑ i = 1   Y   ∑ k = 1  z ik COV (Y i,Y ik ),其 中 COV (Y i,Y ik) =  Y iY ik  ∑ j = 1  N i
                        ˉ
                       Y ik                                             K
                                                                                                     ˉ ˉ
                                                                                   ˉ ˉ
                  z ik =  ;区域间不平衡按子系统构成可分解为 CV B =                   ∑ k = 1  z k COV (Y,Y k ),其中, COV (Y,Y k) =
                        ˉ
                       Y i
                                                         ˉ
                    1      m  N i  ˉ   ˉ  ˉ     ˉ       Y *k  ˉ   1   m  N iY *k。
                                                                            ˉ
                                                         ˉ
                   ˉ  - ----- ∑ i = 1  N  (Y i - Y )(Y ik - Y *k ),z k =  Y  , Y *k = N  ∑ i = 1
                   Y Y *k
                       最后,可在一个系统框架内分析各区域内和区域间不平衡对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通过
                  式(9)解释不同子系统对区域内和区域间不平衡的贡献。
                                                        1    m     h i  N ij
                                                                               ˉ
                                                    2
                                             CV (Y ) =                   ( y ij - Y )  2                (7)
                                                        Y  ∑ i = 1∑ j = 1  N
                                                        ˉ 2
                                                        ˉ
                                                   N i
                                                       Y i
                                                                   2
                                                                             2
                                                           2
                                          2
                                   CV (Y ) =    m     (   ) CV (Y i ) + CV (Y i ) = CV W + CV B         (8)
                                                        ˉ
                                             ∑ i = 1  N  Y
                                        N( ˉ)  2  K                      K
                                            ˉ
                                        N i Y i
                                     m
                                                                                    ˉ ˉ
                               2
                        CV (Y ) =                    z ik COV (Y i ,Y ik )+  z k COV (Y,Y k )= CV W + CV B (9)
                                  ∑ i = 1   Y   ∑ k = 1               ∑ k = 1
                      (3)使用 QAP 模型实证考察中国农村区域发展南北差异的驱动力量。QAP 作为一种针对关系
                  数据的非参数置换检验方法,优势在于不需要满足自变量间相互独立的前提条件就能有效解决关系
                  数据计量模型的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因此,本文采用 QAP模型从外源驱动和内生动力两方
                                                        [24]
                  面探究中国农村区域发展南北差距的形成机理,包括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具体原理与刘华军等                                              [25]
                  的基本一致。
                       2.指标体系
                      (1)农村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农村区域发展水平评价要从农村发展的内涵认知与政策实践出
                  发 ,全方位考虑发展涉及的各方面。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7]
                  整洁、管理民主”的 20 字方针,到十九大指出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产业兴旺、生
                  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方针,可以看出,农村区域发展统筹了农业发展、农民
                  生活、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因此,本文将农村区域发展总结为经济发展、社会发
                  展、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起包含 4 大维度、13 级准则层、15 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
                  系(表1)。
                                                    表1 农村区域发展评价体系
                       子系统             准则层                  指标层                       计算               正负
                                                       C 1 亩均农业机械动力数           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             +
                                   B 1 农业现代化水平
                                                          C 2 有效灌溉率          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100%            +
                   A 1 经济发展         B 2 农村经济实力         C 3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B 3 农村经济结构       C 4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                   /                +
                                   B 4 农村生产力水平         C 5 单位耕地农业产值             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              +
                                    B 5 农村文化建设         C 6 万人乡镇文化站个数        乡镇文化站个数(个)/农村总人口            +
                                    B 6 农村教育发展       C 7 万人乡村小学专任教师数        乡村小学专任教师数/农村总人口             +
                   A 2 社会发展
                                    B 7 农村卫生服务         C 8 万人农村卫生室数            农村卫生室数/农村总人口             +
                                    B 8 农村社会保障           C 9 农村养老保障         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农村总人口             +
                                    B 9 农民消费水平       C 10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                +
                   A 3 生活水平                            C 11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            村道里程/农村总人口              +
                                    B 10 农村设施条件
                                                       C 12 农村电力基础设施           农村用电量/农村总人口              +
                                    B 11 农业生产环境          C 13 化肥使用强度          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             −
                   A 4 生态环境         B 12 农业资源消耗       C 14 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播种面积             −
                                    B 13 农村生活环境       C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