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P. 34

2 8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157 期)

               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低碳农业技术水平总体不高、 创新不足                               [ 31 ] .总体看, 要通过加速科

               技创新增加农业减排固碳的内部动能.
                   4. 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人们对农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加了农业碳排放压力,
               但农业具有“ 双重身份”, 既是排放者又是固定者, 用碳汇功能弥补碳排放是农业具有的天然优势.党
               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低碳循环农业概念被首次明确.各地也积

               极探索农牧结合、 种养平衡、 循环利用等低碳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相关研究表明, 农田
               循环生产模式、 农牧结合循环模式、 发展符合生物循环模式和农业企业循环产业模式等能够通过农田
               碳汇、 减少废弃物污染、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节能减排工程化等途径实现农业减排降碳                                          [ 32 ] .
               但是, 在实践中常受水资源和耕地等资源短缺约束, 关键低碳循环农业技术研发不足限制, 以及投入
               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          [ 33 ] , 亟须为低碳循环农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总体看, 要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等
               生产经营模式搭建好绿色产业链.
                   5. 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
                   在市场化环境下, 经济激励和制度规范是引导和约束理性人行动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与农业绿色
               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尚不健全, 阻碍了各类主体参与减排降碳的动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政策落地不够.从已发布的农业相关绿色低碳政策来看, 宏观性有余而具体可操作性不足, 与地方实
               际情况契合度较低, 地方在进行理解消化再应用时难免出现偏差.同时, 部分地方政府还通过多重手
               段进行区域性碳排放转移转嫁责任, 加之政策实施监管主体缺位, 导致政策执行难以达到预期效
               果  [ 4 , 34 ] .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 仅有发电行业能够借助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
               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 34 ] .但农业生产活动作为主要碳源之一和重要的碳汇主体, 将其纳入碳减排
               与碳交易框架体系更具有必要性.三是交易技术支撑不足.相关部门和部分地区不断探索尝试农业

               在碳市场中的实践, 但范围普遍较小, 还有部分以项目形式通过抵消机制参与碳交易过程.总体看,
               要通过健全制度规范完善碳交易体系和配套支撑.

                  四、 以“ 双碳” 目标深化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发展格局下,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推进绿色转型的新阶段, 将农业绿色转型纳入低碳发展框

               架是题中应有之义.归纳汇总目前“ 双碳” 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应从要素、
               产业、 制度多层面推进, 系统性通盘谋篇布局( 图 2 ).






















                                       图 2  要素、 产业、 制度层面下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举措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