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P. 35
第 1 期 高 鸣 等: 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 2 9
1. 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的要素低碳化对策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维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根基, 而农业生产要素是保证农产
品有效产出的关键.从要素层面探索低碳化对策, 要以“ 保供固安全” 为基础, 一方面通过优化要素配
置, 推动减量增效, 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 进一步提升要素效能.一是提高耕地质量.依靠增加耕
地面积来挖掘固碳的潜力十分有限, 必须从提高耕地质量角度谋求出路.如通过加速有机肥替代、 推
动秸秆还田、 强化退化耕地治理等促进土壤有机质增加, 提升土壤肥力.同时, 加强区域整体性保护
与开发, 特别是对于粮食生产功能区、 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重点区域, 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
作,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东北黑土地保护, 积极改善耕地质量.二是推动要素减量增效.以减量增
效为重点, 多措并举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从化肥投入看, 在内容上要做好科学施肥技术集成推
广, 在载体上充分发挥好农业服务组织托管功能, 做到科学施肥、 高效施肥.从农药投入看, 在内容上
要积极研发高效低毒农药, 在载体上充分发挥植保服务队服务专业、 装备先进、 规模经济等优势, 开展
统防统治, 提高施药的质量和效率.从农机投入看, 重点聚焦加大对节能环保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机大户提供相关服务.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农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农业
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动力, 应发挥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作用, 并开展
形式多样、 内容实用、 通俗易懂、 成效明显的绿色低碳技术培训活动, 提高农民绿色低碳技术储备与应
用水平.
2. 统筹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产业低碳化对策
在乡村振兴阶段下, 要统筹好绿色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关系, 让农民有活干、 有钱赚, 以更饱满的积
极性参与到绿色低碳生产经营活动中来.从产业层面探索低碳化对策, 要兼顾保护与发展, 不仅要强
化低碳技术支撑, 更要将绿色低碳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努力打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格
局, 构建相互促进、 互利共赢的机制动力.一是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强化低碳科技研发能力, 用
农业科技促进农业与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 [ 35 ] , 如推动设立专项展开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
重点研发项目 [ 36 ] ; 设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 37 ] ; 聚合涉农企业、 科研院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等, 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 加快农业领域低碳科技创新应用步伐.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 鼓励各地区在满足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 发挥比较优势, 优化调整农业产业
结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通过改良生产结构、 优化生产方式, 实现农业碳汇水平提升, 提高
农业净碳效应 [ 38 ] .三是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以提高农业质量、 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 全链条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将新能源产业与农业耦合发展, 推进农村清洁高效能源开发利用, 优化农业
生产用能结构.通过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 建立健全绿色流通体系、 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构建
农业绿色供应链.通过建设一批绿色农业产业集聚区, 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循环利用、 高效利用.释
放农业多功能性, 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观光、 休闲农业等高效益、 低排放的经营模式 [ 14 ] , 让绿色低
碳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统筹考虑效率与公平的制度低碳化对策
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既要坚持市场化方向,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也要从
制度层面探索低碳化对策, 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 为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一是
健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十四五” 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 是我国首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的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 但针对碳达峰、 碳中和的内容略显不足, 亟待出台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
农业农村碳达峰、 碳中和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法制化、 制度化, 确保农业“ 双碳” 工作稳定可持续 [ 36 ] .
二是强化区域、 部门协同.应在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基础上, 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地方探
索的关系, 充分有效发挥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有效激发相关责任主体内生动力 [ 26 , 39 ] .以国
家层面政策为基础, 由各地出台“ 十四五” 期间针对农业的碳调控配套文件, 但要注意避免“ 九龙治
水”、 执行“ 打架” , 并形成有效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三是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积极推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