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P. 9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145 期)
    4
       2002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给了实验经济学.卡尼曼( Kahneman ) 是因为“ 把心理学研究
   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 特别是与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 而得奖.史密斯( Smith )
   是因为“ 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 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 而得奖.该年
   的诺奖, 可以视为一个里程碑, 一是表达了当代经济学的“ 行为转向”, 二是表达了经济学前沿的“ 实验
   转向”.从此, 实验分析成为经济学中的热门工具, 经济学甚至日益成为一种实证经济学.的确, 从
   2003年开始, 班纳吉与迪弗洛就在 MIT 建设了贫困行为实验室, 哈佛大学的克雷默则是他们重要的
   合作者.以这个实验室为基地, 他们在世界各地开展田野实验研究, 掀起一阵学术风潮, 在顶尖学报
   上发表了数量惊人的论文.因为对穷人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迪弗洛在2010 年获得了
   有“ 小诺贝尔奖” 之称的克拉克奖.班纳吉与迪弗洛合作的« 贫困经济学»( 中译为« 贫穷的本质») 也成
   为畅销书, 获得了当年的高盛年度商业图书奖.
       经济学家的试验大体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所谓的实验室试验.在行为经济学领域被广泛采用.
   其基本的逻辑是借助于一些外生的冲击来构建对照组和实验组, 然后来对它们的表现进行比较.二
   是在田野环境下的随机性控制试验.严格地说, 实验室试验只是一种准实验, 因为它离现实生活非常
   遥远. RCTs由于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世界, 往往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试验.其优点就在于无需为
   可能存在的干扰因子而担忧( 否则就存在“ 内生性问题”).从统计学角度来看, 如果“ 零假设”( 原假
   设) 被拒绝, 就能够确认干预手段的有效性.
       2004 年, Harrison等发表了介绍田野实验的标志性论文                   [ 4 ] .截至 2019 年 10 月 18 日, 该文在
   Goo g le学术搜索上的被引次数已达到 2742 次, 足见该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力.国内学者张林
   秀  [ 5 ] 、 罗俊等 [ 6 ] 也先后对相关方法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介绍( 如表 1 、 表 2 ).
                                 表 1  非实验性方法与实验方法的比较
         方法            方法描述               研究特点               假设前提               所需数据
                  测量参与个体在项目参         参与 项 目 的 个 体 本 身 参  项目 是 造 成 参 与 个 体 前  项目 参 与 个 体 参 与 项 目
          前后比较
                  与前后的变化             与前后的情况             后变化的唯一因素           前后的指标变量
                  测量干预组及对照组的         干预 组 和 对 照 组 两 类 个  如果没有干预, 干预组和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前后2
          倍差分析                       体进行比较              对照 组 的 个 体 会 有 同 样  期数据
                  前后变化并进行比较
                                                        的前后变化
                  在对照组中找一个或多         对参 与 个 体 同 非 参 与 但  没有 用 作 匹 配 的 变 量 不  参 与 和 非 参 与 个 体 的
          统计匹配    个与干预组有相似特征         具有 相 似 特 征 的 个 体 进  会对结果造成偏差          “ 匹配 变 量” 和 最 终 结 果
                  的个体进行对比            行比较                                   变量
    非实验           全体个体根据特定标准         靠近 准 入 标 准 但 又 不 够  靠近 准 入 标 准 但 不 够 资  最终结果变量、 准入标准
    方法
                  进 行 排 序, 并 设 定 个 体  资格 参 加 项 目 的 个 体 与  格的 个 体 同 那 些 刚 好 达  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
          断点回归    参 与 项 目 的 准 入 条 件, 参与项目的个体            到标 准 的 个 体 之 间 没 有
                  将参与者与非参与者进                            显著的差异
                  行比较
                  参与情况可由偶发事件         将工 具 变 量 预 测 的 参 与  如果 工 具 变 量 对 项 目 参  最终结果变量、 工具变量
          工具变量    或 工 具 变 量 来 预 测; 但  项目 的 个 体 同 预 测 的 未  与情况的预测能力有限, 和其他控制变量
                  该变量同最终的结果变         参与 项 目 的 个 体 进 行 比  该“ 工 具” 变 量 就 缺 乏 解
                  量并不关联              较                  释效力
                  测量 2 个变量之间的因       随机 分 配 到 干 预 组 和 对  随机性得到满足; 干预组      干预 组 和 对 照 组 在 干 预
    实验
          随机实验    果联系                照组中的个体             和对 照 组 在 统 计 上 必 须  前后的数据; 样本量必须
    方法
                                                        保持同质               足够大
     注: 参见张林秀 5 ] .
               [
                                     表 2  不同实验方法及其比较
                      被试类型       被试信息       激励      实验环境       被试者知晓      研究者干预      外生改变
    实验室实验              大学生        抽象        诱导       实验室          是          是         否
    人为的田野实验           各类人群        抽象        诱导       实验室          是          是         否
    框架的田野实验           各类人群        情境      真实激励      自然环境          是          是         否
    自然的田野实验           各类人群        情境      真实激励      自然环境          否          是         否
    自然试验              各类人群        情境      真实激励      自然环境          否          否         是
    非试验数据             各类人群        情境      真实激励      自然环境          否          否         否
               [
     注: 参见罗俊等 6 ]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