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P. 95

9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1 期)

                技术还拓展了稻田产出,农户既种水稻又养小龙虾,是一种经济可行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
                从政策环境来看,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旨在为生态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良

                好的外部环境。但生态农业技术具有外部性和公共性特征,使得农户采纳该技术获得的私人效益低
                于社会效益,从而降低了其采纳积极性。政府通过技术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农户采纳新技
                术 。例如,在稻虾共作技术应用初期,农户需要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和购买虾苗,这些投入使他们面
                  [8]
                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更甚者影响家庭正常生产生活,而技术补贴既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也吸引更
                多有技能的人采纳稻虾共作技术,从而实现技术补贴政策的预期目标。
                    部分研究对相关配套技术进行探究和定性分析                       [9⁃10] ,也不乏关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方面的研究。
                具体如下:一是从农户采纳动机来看,已有研究多从“理性小农”出发,假设农户是理性经济人,其行
                为决策以利润最大化为依据,只有采纳新技术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农户倾向于采纳新技
                术 。也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采纳新技术的决策逻辑是考虑新旧技术的生产效果,即采纳新
                  [11]
                技术的预期净收益大于传统农业技术的预期净收益时,他们才会选择采纳农业新技术 。二是从农
                                                                                              [12]
                户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可归纳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现有文
                献关注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资源禀赋等方面                                 [13⁃15] 。关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

                响,学者通常认为政府政策是外部环境中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生态农业技术具有
                正外部性特征,现阶段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内部化,如庇古强调有效发挥政府职能,通过税
                收手段使生产经营者赔偿其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通过补贴手段对环境正外部性提供者进行补偿 。
                                                                                                       [16]
                但有关技术补贴对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已有研究各抒己见。一方面,大量研究分析
                了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发现技术补贴有利于促进农户技术采纳行为                                      [17⁃19] 。另一方面,也
                有学者认为技术补贴政策存在很多问题,如补贴不够聚焦、补贴标准不合理、补贴方式有待完善,因
                此补贴缺乏激励效果 。造成已有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忽视了农户人力资本禀赋异质性和
                                   [20]
                代际差异问题。因此,本文在考虑人力资本禀赋和代际差异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预期收益与技
                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影响。
                    已有文献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也存在进一步补充完善的空间。第一,就稻虾共作
                技术而言,农户是该技术的采纳主体,其在做出采纳决策时通常基于一定的预期收益,那么预期收益
                如何影响农户采纳行为有待进一步分析。第二,为促进稻虾共作技术可持续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关
                补贴政策,且从推广规模来看,稻虾共作技术在近 5年呈“井喷式”增长 ,这其中技术补贴的贡献有多
                                                                               ①
                大?此外,在人力资本禀赋和代际差异的背景下,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的

                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明晰预期收益与技术补贴对农户采纳稻虾共作
                技术的作用效果。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相比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具有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而提升农
                产品品质带来预期收益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农户采纳行为 。以稻虾共作技术为例,其通过有机融合
                                                                   [21]
                水稻种植技术和小龙虾养殖技术,实现小龙虾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质,水稻秸秆中的微量元
                素为小龙虾提供营养,以此促进水稻与小龙虾之间资源循环利用 。但现有市场环境使得采用生态
                                                                           [22]
                农业技术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更甚者导致“柠檬市场” 。在此背景下,政府通过技术
                                                                              [23]
                补贴可以有效补充市场激励不足。此外,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正外部性问题,
                其中正外部性问题容易导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低效率,为了实现正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就需要借助


                ①  根据 2015−2019 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整理发现,稻虾共作技术应用面积从 37.31 万公顷发展到 110.54 万
                   公顷,增长了接近2倍,其在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中的占比从25.440%增长到47.70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