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P. 18

第5 期           谢若扬 等: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                                   13

                  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从补短板、强弱
                  项的实践要求出发,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
                  动指南。
                       5.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
                       2017 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基本方针。2018年,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优先”原则。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
                  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四个优先”总方针: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
                  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的政策导向。2022年,习近平在党的二
                  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结合农业农
                  村现代化实际分析,必须通过制度化安排和战略化推动,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落细。一是以保
                  障粮食安全为根本。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
                  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
                                                                       [1]
                  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种业科技
                  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是以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为重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全
                  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三是以深化农
                                                                                               [1]
                  村土地改革为关键。要“以土地制度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巩固好、运
                                                                                                [1]
                  用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完善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 30 年的配套政策,保
                  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
                  制度等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6.“四化同步”发展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四个现
                  代化”、新型工业化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作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简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决策。这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党对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习近平多次指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式现代
                  化走的是“四化”同步推进、同步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基本
                  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二〇三五年的重要发展目
                  标。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现代化过程,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所在 。
                                                                                                          [8]
                  信息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四化”提质增效、进行全域赋能的关键,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
                  器、催化剂”。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衡量指标;农业现代化,蕴含着农村
                             [1]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深刻意涵。总体来看,相较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和城镇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因其先天存在的劣势而明显滞后 ,“四化同步”发展充分彰显了赶超
                                                                            [9]
                  型、跨越式的中国式现代化特点。
                       7.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十八大以来,面对
                                                                                           [1]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紧迫任务,习近平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
                  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
                  求。”科技和人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要着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
                       [1]
                  方面,科技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新是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