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P. 11

第 3 期                   黄祖辉 等: 我国乡村建设的关键与浙江“ 千万工程” 启示                                   5

               依然凸出一样, 我国的乡村建设也存在区域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总的来说, 我国乡村建设依
               然滞后, 不能充分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这是现阶段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
               基本动因.因此, 在“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过程中, 需要吸取浙江“ 千万工程” 的普适性经验, 在村                                         华
                                                                                                             中
                                                                                                             农
               庄规划、 空间布局以及制度安排等方面下功夫.
                                                                                                             业
                   本文在对我国乡村建设内涵与特点阐释的基础上, 提出乡村建设应重视三个重要关键, 并结合浙                                              大
                                                                                                             学
                                                                                                             学
               江“ 千万工程” 的实践与经验分析, 提出可供我国乡村建设借鉴的启示.
                                                                                                             报
                                                                                                             ︵
                                                                                                             社
                  一、 我国乡村建设的内涵、 特点与三个重要关键                                                                    会
                                                                                                             科
                                                                                                             学
                 1. 我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版
                                                                                                             ︶
                   我国乡村建设的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 2 ] : 一是推进村庄规划, 即规划先行, 要在立足现有基础,                    创
                                                                                                             刊
                                                                                                             四
               保留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 明确村庄布局分类, 防止“ 千村一面”,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十
                                                                                                             周
               不搞大拆大建.二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放在广大农村, 着力推                                                年
                                                                                                             特
               进往村覆盖、 往户延伸, 从根本上实现路、 水、 气、 电、 网等基础设施对村、 对户的有效覆盖和科学管护.                                        别
                                                                                                             策
               三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着重推进农村厕所、 垃圾、 污水                                              划
               “ 三大革命”, 加快开展村庄洁化、 绿化、 美化“ 三大行动”.四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着眼于城
               乡统筹与城乡一体的就业、 医保、 养老、 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 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强化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三级统筹, 逐步实现标准统一、 制度并轨、 城乡一体.
                   我国乡村建设有两大特点.一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要注重“ 硬
               件” 和“ 软件” 共同发力.第一, 建好硬件.乡村建设要突出乡村宜居, 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
               盖、 往户延伸, 全面改善路、 水、 电、 气等设施条件; 并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配套, 统筹推进农村
               “ 三大革命” 和改善村容村貌.乡村建设还要突出宜业, 聚焦数字化改革总目标, 以数字化、 智能化、 创
               新型基础设施为主攻方向, 支持 5G 、 物联网、 冷链物流等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新基建向乡村覆盖
               延伸, 提升“ 三农” 领域新型基础设施保障服务能力, 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第二, 抓好软件.一方面, 加
               强乡村公共服务, 聚焦基础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 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保基
               本、 广覆盖、 促均等、 可持续”; 另一方面, 改进乡村治理,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民主协商、 社会
               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 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 4 ] .二是乡村公共性与社区公共性并
               存.乡村社区公共性是乡村公共性的组成部分, 两者的差异在于公共性的范围及其归属主体的不同.
               乡村社区公共性是以村庄为范围和主体的公共性, 这种公共性对社区以外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公共
               性” 是具有历史性、 变动性、 多元性的概念, 学界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观点.公共产品及其服务具有非竞
               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是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而新制度经济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产品及其服务的
               认识又进行了深化, 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制度设计与安排, 某些公共产品及其服务也可以转化
               为准公共产品或市场品.而无论是政治学强调的共识达成和结果公共利益导向, 还是社会学认为的
               过程集体参与, 均意识到公共性这一公共领域的核心属性, 以及平等自由、 开放包容、 公共参与、 公益
               共享等共性特征, 并将其视为一种“ 互利共生” 的社会关系.乡村公共性的内涵较广, 跳出了空间的概
               念, 包含了乡村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共品投入、 可达性高的公共场所、 合作参与的集体行动、
               多元包容的空间理念、 混杂复合的社会功能和公益共享的价值追求等方面                                 [ 5 ] .在我国, 社区公共性内
               含了村集体的空间及组织边界概念, 在其所处的社区空间场域中, 以村社公共资源为发展基础, 以村
               集体经济组织为组织依托, 以集体参与为行为载体, 以实现社区公共利益为价值追求的一种社会属
               性, 在产权上体现的是社区共有的概念.乡村公共性与社区公共性的价值重塑, 需从共建、 共治、 共享
               三个方面展开.共建, 就是在提供和建设乡村公共品的过程中, 发挥政府、 市场、 集体和村民等主体的
               协同参与作用, 解决谁来建的问题; 共治, 就是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乡村公共品的管护、 营运和治
               理中来, 解决由谁、 怎么样来管的问题; 共享, 就是社区主体共同分享乡村公共品及服务所带来的效
               应, 解决乡村公共建设为了谁的问题.此外, 重塑乡村公共性与社区公共性, 还应体现乡村及其社区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