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P. 63

第 4 期               刘林青 等: 国际粮食贸易网络多核集聚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                                       5 7

               续表
                        变量                    模型 7                   模型 8                   模型 9
                发送者属性

                lnGDP                    0.3409 ∗∗∗ ( 0.0333 )  0.3445 ∗∗∗ ( 0.0325 )  0.4228 ∗∗∗ ( 0.0319 )
                lnPerCa p GDP            -0.2436 ∗∗∗ ( 0.0314 )  -0.2415 ∗∗∗ ( 0.0375 )  -0.2760 ∗∗∗ ( 0.0336 )
                接收者属性
                                                                      
                lnGDP                     0.0064 ( 0.0123 )      0.0105 ( 0.0118 )     -0.0110 ( 0.0142 )
                                                                                             ∗
                                               ∗
                lnPerCa p GDP            -0.1452 ∗∗∗ ( 0.0150 )  -0.1383 ∗∗∗ ( 0.0171 )  -0.1378 ∗∗∗ ( 0.0186 )
                                                                      ∗
                                                                                             ∗
                Continent                 0.0692 ∗∗ ( 0.0516 )   0.0519 ( 0.0704 )      0.0573 ( 0.0629 )
                mat _ Dist               -0.3984 ∗∗∗ ( 0.0295 )  -0.4238 ∗∗∗ ( 0.0459 )  -0.3999 ∗∗∗ ( 0.0414 )
                mat _ Lin g              0.7948 ∗∗∗ ( 0.1748 )  0.8074 ∗∗∗ ( 0.1350 )  0.7427 ∗∗∗ ( 0.1520 )
                mat _ Border             1.1026 ∗∗∗ ( 0.1102 )  1.1306 ∗∗∗ ( 0.0905 )  1.1222 ∗∗∗ ( 0.0846 )
                Time _ trend             -0.0200 ∗∗ ( 0.0076 )   -0.0115 ( 0.0075 )    -0.0121 ( 0.0084 )
                                                                       ∗
                                                                                             ∗
                N                             124000                 170500                170500
                  四、 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 ① 国际粮食贸易网络表现出贸易网络的典型特征.参与粮食贸易的经济体数量、 贸易
               关系数量及粮食贸易规模逐渐增加, 使得国际粮食贸易网络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态势; 不断减小的平均
               路径距离和不断增加的传递性系数, 说明粮食贸易网络具有越来越“ 小” 的小世界特性, 一体化和集聚

               化程度增强. ② 可视化与社群聚类分析得出, 国际粮食贸易网络表现出中心 - 边缘的宏观结构特征;
               网络格局经历了动态变动, 从以美国独大为主的离散少核的不均衡格局演变为以俄罗斯、 美国、 泰国、
               印度、 法国等为多个中心的集聚多核的均衡格局. ③ 实证结果显示, 自组织机制表现为粮食贸易网络
               的形成受到偏好连接效应、 传递闭合效应和稳定效应的影响; 关系嵌入机制中, 贸易互补性关系促进

               了粮食贸易网络关系的形成, 但缺少证据证明贸易竞争性关系对粮食贸易网络关系形成的抑制作用.
               可以说, 粮食贸易关系是一种正和博弈的结果, 最终实现贸易各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当前的国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导致中国处于网络中相对边缘地带, 缺乏粮食产品贸易的竞争优
               势和国际影响力, 不利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尤其是, 疫情和灾害等层出不穷的非市场因素的不断加
               剧, 导致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 中国对粮食自给率较为关注,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连
               续多年稳定在6.5 亿吨以上水平, 谷物自给率超过95% , 一定程度上给人民吃了定心丸.但同时这种
               紧平衡状态也导致了国内外粮食市场的非传统“ 堵点”, 究其原因是中国采取的简单缺口驱动型粮食
               贸易, 在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价格倒挂机制影响下, 导致了生产、 进口与库存“ 三高” 并存及“ 洋货入市、
               国货入库” 等市场乱象.因此, 畅通国内国外双循环是必由之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生产及消
               费大国, 在国际粮食贸易网络中作为一个节点存在, 受网络中枢纽经济以及其他经济体的直接和间接
               影响, 不利于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因此中国要在满足粮食自给率要求的同时, 建立国内大循环为

               主、 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的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增加对国际粮食贸易网络中枢纽节点的关注, 降低粮食安全风险.在面对国际环境动态变
               化时, 枢纽经济体可能会通过制定粮食贸易收缩政策来缓解负面影响, 从而给全球粮食供应链带来前
               所未有的挑战, 直接影响了国际粮食贸易系统的稳定.基于此, 中国应特别关注国际粮食贸易网络中
               的枢纽节点, 如美国、 俄罗斯、 印度等, 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提高粮农支持力度, 将中国的

               自然资源优势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相结合, 提升粮食产能和粮食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 进一步完
               善粮食的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能力, 将中国的饭碗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从而实现中国粮食安全长
               效机制.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