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期
P. 45
第3 期 李 波 等:返乡创业如何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39
本文在图 1 中汇报了估计结果。可以发现,返乡
创业试点政策实施前各个时期的估计系数均不显著
异于 0,说明不能拒绝处置组与对照组满足事前平行
趋势的前置条件。而政策实施当年及后一年的估计
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县域产业结
构升级的确具有促进作用。但政策效果在实施后第
二年不再显著异于 0,说明返乡创业试点的政策效果
主要集中在试点设立当年与后一年,需要进一步探索
支持返乡创业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效机制。 图 1 平行趋势检验
(2)处理效应异质性问题。有学者指出,交错双
重差分法的估计结果可能会因处理效应异质性与负权重问题而存在偏误 [44⁃45] 。对此,首先观察个体
接受处理时点分布图,定性判断负权重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认为,负权重问题在部分个体处理时
点位于前期或所有个体都将接受处理的情况下才会比较严重,而本文样本县的处理时点均位于样本
期的中后期,且大部分样本县一直没有接受过处理,可以初步判断模型的负权重问题应该不会太严
重。进一步,使用 Goodman-bacon提出的 Bacon分解方法计算负权重 ,发现虽然存在负权重,但占
[45]
比仅为0.1%,可以基本判定模型的负权重问题对估计结果的影响较小。但为了得到更稳健的估计结
果,本文采用 De Chaisemartin 等提出的多期多个体倍分法重新估计异质性稳健 DID 估计量 ,结果
[44]
显示返乡创业政策冲击的系数达到0.005,与基准回归结果0.006的差异为11.6%,表明异质性处理效
应虽然影响了估计系数,但影响较小。
(3)样本选择问题。为了处理处置组可能存在样本自选择而使估计结果产生偏误的问题,本文
使用逐年 PSM-DID 方法进一步验证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逐年 PSM-
DID 方法首先使用 Logit模型分年份计算每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倾向值得分。模型中使用的协变量包
括地区人口、地理面积、地区消费额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失衡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居民储蓄水平
等控制变量。其次,根据倾向得分为处置组匹配相应的对照组,从而使得两组样本在政策冲击前不
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分别使用了核匹配法、近邻匹配法与半径匹配法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查看平
衡性检验结果明显发现,经过匹配后处置组和对照组相关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已经缩小至小于 5% 的
水平。说明匹配后处置组和对照组之间已经不再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偏差,能够满足随机试验的
要求。
使用 PSM-DID 方法后的估计结果如表 3 所示,第(1)和第(2)列显示了使用核匹配法的估计结
果,第(3)和第(4)列显示了使用近邻匹配法的估计结果,第(5)和第(6)列显示了使用半径匹配法的
估计结果。可以看到,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均显著为正,且数值大小与基准回归差异较小。
据此,可以认为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具有稳健性。
(4)安慰剂检验。为了检验处置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仅是由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而非其他一些
不可观测的随机性因素导致的,本文还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参考黄祖辉等的方法 ,从所有样本县中
[13]
随机抽取了 257 个县作为“伪处置组”,其余未被选取的样本县则作为对照组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
①
上重复 500次。检验结果显示,随机过程系数估计值和 t值都主要分布在 0附近。表明返乡创业试点
政策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没有受到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
(5)更换产业结构升级指标。配第—克拉克定律指出随着经济发展非农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
力相对比重将会逐步上升。因此,选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和占当年 GDP 的比重,以及第二
产业与第二产业从业人口之和占总人口比重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变量新度量指标:
IS =( y 2 + y 3) /Y,0 < IS < 1 (4)
其中,y i 表示第 i 产业产值(从业人口),Y 表示该县当年 GDP(总人口),IS 表示产业结构升级指
① 为了使各年份入选试点分布与实际情况一致,2016年进入“伪处理组”的县为151个,2017年进入“伪处理组”的县为10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