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期
P. 41
第3 期 李 波 等:返乡创业如何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3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返乡创业群体日益增多,学者们对返乡创业的决策因素 [3⁃5] 、经营模
式 [6⁃7] 、企业经营绩效 [8⁃10] 以及影响效应 [2,11⁃13] 等问题展开系列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返乡创
业的影响方面,现有文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返乡创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带动劳动
[13]
力就业 [14⁃15] 、提高农民收入 和促进农村地区脱贫 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返乡创业能否促进地区
[12]
[16]
产业结构升级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同样持有肯定意见并针对影响机制形成了两类观点:一是返乡创
业能够促进资源聚合。如王肖芳认为返乡创业形成的创业集群有利于深入挖掘地方资源,促进集群
竞争优势,从而加快地方特色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返乡创业能够提高农村的市场意识。如林亦平
[17]
等指出返乡创业群体弥补了老一辈农业从业者在新时代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能力上的不
足,使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主体得到“补位” 。赵联飞认为返乡创业通过人才回流有利于将城市的
[18]
市场经济思维嵌入乡村经济 。
[19]
现有研究尚存在两点不足。一方面,研究多限于返乡创业影响效应的整体框架下的理论探讨,
缺少对返乡创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系统性分析。另一方面,缺乏大样本的实证检验,返
乡创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证据不充分。自 2016 年始国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开展的
返乡创业试点工作,为识别返乡创业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提供了机会。因
此,本文基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全国性的县级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
一、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1.政策背景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口流动管制的制度约束逐步放开,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离
开家乡进入城市务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
到 2.9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 1.71亿人,占比接近 6成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
①
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与此同时,自身较弱的综合能力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农
[20]
民工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状况与本地居民存在很
大差异。随着发展条件和创业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农民工选择返回家乡发展,一些已经具备一定
条件和能力的农民工开始回到家乡所在县域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开展创业活动。截至 2022 年 3月,全
国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达到 1120 多万人,并且平均每个创业主体可以带动 6~7 个本地农民就近就
业 。在此过程中,返乡创业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政府重视,各级政府相
②
继发布了包括财税金融支持、产业扶持、培训支持、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在内的返乡创业扶持
政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决
策和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国返乡创业与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 2000 年左右。在改革开放后农民大规模跨区向外流动的大背景
下,由于农民工在外地就业受到阻碍,部分地区开始零星出现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 。这一阶段是返
[21]
乡创业的萌芽期,相应的优惠政策还未形成。第二阶段:2001-2008 年金融危机前。沿海地区劳动
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带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形势发展,一定比例的农民工从被动变为
主动返乡开展创业活动。国家政策层面开始关注返乡创业问题,并于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
出 “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的
要求。但此时地方政府还未充分认识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仅将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照搬于返乡
创业,政策针对性略显不足。第三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至 2012 年。2008年全球范围内爆发的金融
危机对我国的就业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规模性农民工返乡潮开始出现。为了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
业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以促创业带动就业为核心思想的系列政策。其中,支持返乡农
① 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204/t20220429_1830126.html.
② 央视网. http://sannong.cctv.com/2022/04/27/ARTIqPT30YujkZQmcu0YjVTg2204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