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P. 177
17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7 期)
4.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的样本为 2001—2020 年中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暂未纳入评
估样本)。根据中央人民政府于 2009 年发布的《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将其划分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三大粮食功能区 。本文涉及的观测期
①
内指标数据来源于 2000—2021 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和统计公
报等资料,其中,个别年份、个别省份缺失数据采用线性函数法(TREND函数)进行补齐处理。此外,
文中涉及的货币型数据均以1978年为基期,利用相应价格指数进行了不变价处理。
二、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混合超效率 SBM-DEA 模型测算 2001—2020 年中国 31 个省份耕地利
用生态效率及其分解状况。其中,综合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
1.时间演变
从综合技术效率看,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出现下降趋势。2001—2020 年的
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介于 0.947 到 1.003 之间,耕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但值
得关注的是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 2001 年的 1.003 下降到 2020 年的 0.991,下
降了 0.012,年均降速 0.059%。具体而言: 2001—2009 年这 9 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水平整体波动
性较大,主要是由于受 2002 年的旱灾、2006 年的暴雨和 2008 年的南方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
量急剧减少,整体效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09—2017年出现整体稳步下降趋势;2017—2020年呈现
稳步上升趋势(见图2)。
从效率分解看,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纯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且二者变化趋势不同。
一方面,2001—2020 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纯技术效率均到达了 1.035 的有效水平,这与农药、
化肥及选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反观规模效率,2001—2020年均未达到有效水平,整体效率水
平均低于 0.95;另一方面,纯技术效率 20年间增长了 0.018,年均增速 0.085%,而规模效率 20年间“不
升反降”,下降了 0.027,年均降速 0.143%,降幅超过纯技术效率增幅,这说明中国耕地利用相关资源
由于管理等原因,出现了配置不当、资源冗余的情况。
图 2 2001—2020 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分解的时间演变
2.空间分布
为了探究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状况,一方面,探究三大粮食功能区的耕地利用生态
① 粮食主产区: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省);粮食主销区:北京、天津、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7省);粮食产销平衡区:山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1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