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P. 179
174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7 期)
注:审图号:GS(2020)4630,底图无修改。
图 4 2001—2020 年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分解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变化趋势及主要来源,本文采用 Dagum
基尼系数模型测算了其区域内、区域间及其主要来源分解状况,具体结果表2。
(1)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差异。从全国来看,2001—2020 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
域基尼系数整体较小,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具体而言:由 2001 年的 0.0890 下降至 2020 年 0.0722,
下降 0.0168,年均降幅仅为 0.94%,降幅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农业发展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缩小耕
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是一项长期工程。从三大粮食功能区看,一方面,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
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基尼系数均超过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说明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
衡区内部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较大,是导致全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较大的重要方面,特别地,对
于基尼系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的粮食主产区需要加大监测力度,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粮食主
销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差异低于全国总体基尼系数,且呈波动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粮食
主销区多为耕地资源稀缺,但人才和技术集聚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差异较小。
(2)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间差异。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间基尼系
数整体排名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但均呈下降趋势。
具体而言: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间差异最大,主要因为粮食主产区
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基地,耕地利用的各类资源较为丰富,容易导致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而粮食产销
平衡区作为生态脆弱区,耕地保护较为严苛,耕地利用的绿色水平较高,因此,两大功能区差异较大。
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次之,这主要是粮食主销区耕地资源虽有
限,但人力和资金充足,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较高,粮食主产区与其存在一定差距。粮食主销区和粮食
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间最小,这主要是因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耕地资源
均有限,粮食主销区可通过资金和人才提高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而粮食产销平衡区生态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