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P. 178
第5 期 李继霞 等:“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 173
效率及其分解状况(图 3);另一方面,利用 ArcGIS 的自然断点法和相等间隔原则将耕地利用生态效
率分为无效(<0.8)、弱无效([0.8,0.9))、弱有效([0.9,1))和有效(≥1)四个等级,并选择 2001、2010、
2015和2020年4个年份对各省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可视化分析(图4)。
图 3 2001—2020 年中国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分解的空间分布
(1)区域分布。从综合技术效率看,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显著,呈“粮食主销
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具体而言:粮食主销区 20 年间耕地利用生态
效率均大于 1,耕地资源处于有效利用状态,这主要是由于粮食主销区均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
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引进大量优秀管理人才,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实现了耕地资源的绿色集约化
利用。粮食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产区 20 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小于 1(个别年份除外),耕地资源
处于无效利用状态,但两大功能区变化趋势相反,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递减趋势,
而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效率分解看,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现“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分布特点。具体
而言: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整体差异较小,均达到了有效水平,但粮食产销平衡区
的波动性较大,2009—2013年耕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值超过粮食主销区。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
的规模效率整体呈现“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且三大粮食功
能区耕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均处于无效利用状态,存在着投入资源冗余或者产出不足的现象。值得注
意的是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
(2)省份分布。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看,粮食产销平衡区的 7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一直处于有效
状态,粮食主产区各省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制约中国耕地绿色生态效率提升的短板。具体而言:
①2001 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无效省份 3 个,分别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山西、甘肃和粮食主产区的安
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弱无效省份 5个,分别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广西、云南和粮食主产区的河北、河
南、湖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弱有效仅有粮食主产区的山东;其余 22个省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达到
有效状态。②2010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无效省份仅剩甘肃1省;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弱无效省份仍有
5个,分别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山西、云南和粮食主产区的安徽、江西和湖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弱有
效省份主要为粮食主产区的辽宁、河北和山东 3 省;其余 22 个省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为有效。③
2015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无效省份3个,分别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山西、云南和粮食主产区的安徽;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弱无效省份增加到 7个,分别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广西、甘肃和粮食主产区的内蒙
古、河北、江西、河南及湖北;耕地利用弱有效省份为粮食主产区的山东和湖南 2省;其余 19个省份耕
地利用生态效率均为有效。④2020 年,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无效省份消失;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弱无效
省份为 9 个,分别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山西、广西、云南、甘肃和粮食主产区的河北、安徽、江西、湖北
和湖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弱有效省份主要为粮食主产区的山东和河南;其余 20 个省份耕地利用生
态效率均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