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P. 1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总 146 期) 2020 ( 2 )

               JournalofHuazhon gA g riculturalUniversit y ( SocialSciencesEdition )


                                              脱离“ 贫困陷阱”



                                          ———以西南 H 村产业扶贫为例


                                                   李小云, 苑军军



                                          (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 100093 )

                        摘   要   扶贫背景下, 深度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 诸多限制性因素导致其自身无法
                   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存在对起始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交织的最低需要, 即投
                   入的“ 关键性门槛”.从长期来看, 提高人力资本是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无
                   法实现人力资本短期飞跃的现实情况下, 则需要关注深度贫困地区外来物质资产的介入.
                   西南 M 县 H 村展开的扶贫实践表明, 用外来物质资产暂时替代人力资本, 通过人工干预扶
                   贫措施来实现村庄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 结果显示, H 村的产业扶贫不仅带来了主营产业
                   收入, 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外溢收入, H 村采用干预扶贫措施农户的收入显著高于未采用
                   干预扶贫措施的农户.研究表明外部援助对于深度性贫困群体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
                   意识到摆脱深度贫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输血” 资源到“ 造血” 功能的转化, 需要重视人力资
                   本的提升.
                        关键词   深度贫困;产业扶贫;贫困陷阱;关键性门槛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456 ( 2020 ) 02000807
                       DOI 编码: 10.13300 / .cnki.hnwkxb.2020.02.002
                                         j
                   经典的“ 决定收入的进取模式( achievementmodelofincomedetermination )” 认为, 在竞争性
                                                                                         [ 1 ]
               市场条件下, 除非他或她不努力, 否则他或她不会陷入贫困                         [ 2G3 ] .这极大地影响了扶贫的理论研究和
               脱贫实践.这一理论假定竞争性市场经济与自由民主制度是导致个体或者群体财富趋同的主要机
               制, 因此, 减贫的路径是推动面向市场的体制改革和鼓励穷人进入市场.很多针对国别和代际贫困的
               实证研究的确也发现了在特定条件下财富趋同的现象                         [ 4 ] .问题在于, 为什么按照国际价格均衡定律,
               自由贸易会使得参与贸易各方的工资率均等化以及代际收入趋向于平均值的趋势很容易被其他因素
               所消解? 为什么同样采用经济改革国家的减贫业绩会有不同? 为什么同一国家不同的群体在同一政
               策环境下会有贫富的差异?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推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减贫, 但是为
               什么依然存在数量很大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这些问题迫使学者不得不质疑影响主流减贫战略路径
               的进取性理论的普适性.针对这些疑问, 经济学家形成了一些解释贫困顽固存在的新理论观点,“ 贫
               困陷阱” 理论是其中之一.该理论摆脱了经典进取模式的先决假设, 认为在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
               干预中可能存在着对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的起始水平的要求, 也就是说一个贫困国家或个体如果
               希望获得足以脱贫的收入, 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才能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摆脱

                                                            [ 5 ]
               贫困, 即所谓的“ 关键性门槛( criticalthresholds )” .
                   中国政府从 2013 年起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中重要的脱贫政策.与
               资源转移性扶贫不同的是, 产业扶贫由于受到产业类型、 市场和贫困农户自身能力差异的影响, 减贫


               收稿日期: 20191130
               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河边实验: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衔接的微观研究”( 2018TC037 ); 云
                      南省李小云专家工作站项目( 2019IC011 ).
               作者简介: 李小云( 1961G ), 男,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农村发展与减贫、 国际发展.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