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P. 40

3 4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154 期)

               个, 党支部 126 个, 联合组建党支部 12 个, 挂靠组建党支部 17 个                  [ 36 ] , 有效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

               新型社会组织中的覆盖率.
           庆       二是在农村生产结构层面. 1997 年 9 月, 十五大报告将“ 农业产业化经营” 正式写入中央层面的
           祝
           中   政策文件, 要求“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生产、 加工、 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 推进农
           国
           共   业向商品化、 专业化、 现代化转变.”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各地涌现出大量延长农业产业链、 推进
                                               [ 37 ]
           产
           党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例如在 90 年代,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公司就与 33 个基地村、 上万农户进行生
           成
               产、 加工、 销售环节的合作, 延长农产品生产链条, 形成“ 公司 + 基地村 + 农户” 的生产组织形式                                  [ 38 ] .
               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公司 + 贫困村 + 贫困户” 的产业扶贫实践路径再次成为农村产
           0
           周
           立 10
           年   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这种情况下, 小农户( 贫困户)、 行政村( 贫困村) 与农业企业( 扶贫企业) 之间的
           特
           别   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农村产业链被逐渐拉长, 农村生产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策
           划
                   为有效应对农村生产结构变化、 产业链延伸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挑战, 2008 年 10 月, 十七
               届三中全会通过«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求“ 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
               式, 推广在农村社区、 农村专业合作社、 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 这是中央首次以
                                                                                        [ 39 ]
               文件的形式对农村产业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正式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全国各地出现在产业链
               上建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例如重庆市荣昌县直升镇与雾都宾馆党支部就在 2008 年成立联合党委,
               联合党委下设两个企业党支部和五个生产基地党小组, 形成“ 宾馆 + 产业基地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党员” 的跨地区产业党组织模式              [ 40 ] .这一模式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
               党建工作与经济生产活动有机结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 增强党组织力量的第一书记制度再次嵌入
               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成为农村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就充分发挥
               第一书记在党建、 扶贫领域的功能, 探索“ 第一书记产业联盟” 的扶贫模式, 既在农村经济发展层面延
               伸农业产业链, 同时又在党建层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覆盖力度                                   [ 41 ] .

                   三是在农村社区结构层面.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广大农村地区出现城镇化趋势.但受制于城
               镇化进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部分地区出现城乡混合、 村镇混合的局面, 由此生成的回迁安置社区、
               “ 村转居” 社区等“ 过渡型” 社区成为农村社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 伴随着水库移民、 环境移
               民、 自然灾害移民、 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的推进, 部分农村地区出现多种类型的移民集中安置社区.
               这些社区在外在形式上呈现出城市社区的特征, 但居住人员的就业方式、 生活习惯依然保持农村社区
               的传统.与此同时, 这些社区与所在地的社区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空间和制度区隔, 难以进行统一管
               理.这种情形不仅给农村基层治理带来挑战, 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新的问题.
                   在地方实践中, 部分地区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新型社区中的组织覆盖, 以此解决新型社区的社会治
               理问题.例如郑州市在回迁安置社区的治理过程中就创造出“ 135 工作法”, 其中的“ 1 ” 即要求“ 党支
               部先行”, 突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领导地位                          [ 42 ] .与之相类似,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
               2020年 10 月,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地
               区采取措施强化后续帮扶工作, 加强对安置社区的党组织覆盖成为至关重要的内容.例如陕西省汉
               阴县就建立“ 138 ”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机制, 其中“ 1 ” 即指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立党组织.
               在 400 户及以上规模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 探索社区党总支下辖社区工厂党支部、 农业园区
               党支部等组织体系建设, 强化党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领导作用                                 [ 43 ] .
                   综上所述, 围绕农村地区社会结构、 生产结构、 社区结构的发展变化, 以组织层面的横向扩散为创
               新路径,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回应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趋势, 基本实现了
               农村基层党组织“ 横向到边” 的建设目标.通过这种制度化、 功能性的组织嵌入,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横
               向维度上实现了更高程度的组织覆盖, 横向扩散与纵向延伸形成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这种基层党
               组织建设的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效果, 既能够在政治层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社会组织、 农业
               产业链、 农村新型社区之间的制度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同时也能够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为
               新型城镇化、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等农村改革发展目标提供组织基础.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