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P. 11

第 1 期          何   可 等:“ 双碳” 目标下的农业转型路径: 从市场中来到“ 市场” 中去                                 5

               成熟的市场, 碳价格便会扭曲, 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也会被弱化.尽管经过多年努力, 中国已经初步
               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碳价格偏低.截至 2021 年 12 月 24 日, 全
               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 Chineseemissionallowances , CEA ) 的平均成交价格约为 41.68 元 / 吨 , 与欧
                                                                                                   ①
               盟碳价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就农业来看, 目前农业参与碳交易主要依赖于生物质、 沼气等国家核证自
               愿减排量( Chinese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 , CCER ) 项目进入抵消市场, 而 CCER 的价格总体上

               比碳配额价格更低.
                   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竞争不足.目前, 中国农业碳交易市场的规模较小, 存在买者少、 卖者少
               的现象.从卖者来看, 截至 2017 年 3 月, 全国仅有近 3000 个 CCER 项目通过了审定, 其中与农业高
               度相关的更是只有 600 余个, 参与农户数量较少.例如, 贵州省金沙县农村沼气利用项目参与农户数
               量为 16240 户、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农村沼气利用项目参与农户数量为 12186 户、 湖北省洪湖市农村
               沼气利用项目参与农户数量为 12000 户、 四川农村户用沼气减排项目( SCHBDG01 ) 参与农户数量为
               13528户 .总体而言, 参与农户数量与中国农户总数量相比无异于沧海一粟.即使不考虑项目开发
                       ②
               的客观限制, 只考虑农户的主观参与意愿, 笔者课题组的调查数据也显示, 愿意参与农村沼气 CCER
               项目的农户比例仅为 42.01% .从买者来看, 由于 CCER 价格低、 抵消比例通常也无法超过碳配额
                                          ③
               的5% , 加之认知不足, 部分控排企业并未将 CCER 价格的涨落与自身利益挂钩, 即部分企业对农业
                     ④
               低碳转型的价格信息不敏感, 难以真正推动大规模交易.
                   三是其他市场交易形式缺乏.除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 其他潜在的市场交易形式还包括碳标签
               农产品交易、 低碳农业品牌交易、 碳文化融合交易等.然而, 中国碳标签农产品交易起步晚, 发展缓

               慢, 2021 年全国首张农产品碳标签才问世, 尚未形成权威、 完整和可实行的碳标签农产品交易体系.
               低碳农业品牌虽有助于发挥溢价效应, 但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低碳农业品牌存在定位不准确、 认
               知不充分、 缺乏必要的品牌管理等问题.碳文化融合交易则主要以农旅融合为主, 是一种迂回交易的
               形式, 但当前中国农旅融合产业以娱乐休闲为主, 真正蕴含碳文化内涵的项目供给不足, 且缺乏必要

               的配套设施.
                   2. 农业转型面临“ 薄市场” 挑战的原因

                   一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制约农业转型的根本因素.农户在参与市场交易的过程中, 从追求
               利润最大化目标出发, 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却存在不增收的现象.
               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例, 农户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前提是创造足够的碳减排量或碳汇量, 这势
               必要求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淘汰或减少高碳农资投入、 提升土壤碳库和植被碳库的碳汇能力, 从而增加
               了生产成本.但是由于目前的碳交易价格较低, 单个农户创造的碳减排量或碳汇量在参与交易过程
               中的收益难以保证.
                   二是技术因素.科学准确地核算农业碳排放量、 碳汇量是开展交易的前提, 对此需要就农业产
               前、 产中、 产后的碳排放、 碳汇状况开展系统性研究.以碳排放量为例, 相关核算方法主要包括IPCC
               法、 生命周期法、 投入产出法和实测法( 表 1 ).事实上, 无论是碳排放核算方法还是碳汇核算方法, 都
               有其适用性和特点, 且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时尚存争议.一方面, 农业的生命特征使得相关核算非常
               复杂.以水稻为例, 其生长阶段大致会经历耕作、 施肥管理、 水分管理、 秸秆处理等环节, 每个阶段都
               会涉及一定量的碳排放量和碳汇量.就碳排放而言, 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自然源排放、 能源使用排放和
               农用化学品排放.另一方面, 农业的自然依赖特性使得标准化的计算参数不再具有准确性.农业生
               产离不开土壤、 水分、 温度和大气等自然因素, 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状况不同,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


               ①  相关数据为笔者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htt p s :// www.cneeex.com /) 公布的信息计算所得.
               ②  相关数据为笔者根据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 htt p :// cdm.ccchina.or g .cn / ccer.as p x ) 公布的信息整理所得.
               ③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 2019 年在河南、 湖北、 湖南三省农村地区进行的农户调研, 问卷量为 1303 份.
                  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1 年 10 月颁布的« 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
               ④
                  通知».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