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P. 54
4 8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157 期)
图 1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内在逻辑
1. 战略耦合政策制定的偏向化和分散化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政策制定易陷入偏向化和分散化的误区: 一是二者战略耦合
政策制定的偏向化.推进二者的战略耦合并不意味着消弭二者的政策区别, 而是要充分体认二者战
略的重点突破领域.受制于多重委托代理任务的冲突以及政策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地方政府在二者
战略耦合的政策制定上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一种倾向是因循城镇化的思维惯性, 将城镇化视为
乡村振兴的唯一途径, 未充分考虑不同乡村各自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未将分类推进作为乡村振兴政
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致使乡村振兴政策制定呈现出线性思维和刻板思维, 从而造成乡村振兴缺失特
色; 另一种倾向是将政策重点聚焦于乡村振兴, 而忽略新型城镇化在驱动乡村转型发展的功能作用,
致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难以得到实质巩固.二者战略设计重点的混淆将会造成政策制定的偏向
化, 致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难以充分发挥出各自优势; 二是战略耦合的政策制定呈现为分散
化的“ 单打独斗”, 未充分考量城乡生产、 文化和生态的一体化规划.当前制约二者战略耦合的关键因
素是对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路径依赖 [ 24 ] , 其导致了以下问题如产业发展难以形成城乡统一价值链而
无法规避市场风险, 文化建设存在“ 荒原地带” 而难以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生态建设存
在盲点使区域性生态文明成果流失, 体现于政策设计内容上则表现为倾向于城乡分立的产业化、 文化
标准的差异化和生态区域的分割化.政策制定的分散化阻碍二者战略耦合效应达成最大化, 城乡融
合发展的整体性框架无法真正建立.战略耦合政策制定的偏向化和分散化可以总体归结为政策制定
的体系化程度不足.
2. 战略耦合政策执行的非连续性和强制性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政策执行误区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未充分顺应战略重
点变化而及时调整二者政策执行的衔接指向.在 2020 年新型城镇化的阶段规划任务基本完成时, 未
及时将战略重点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后果: 第一, 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推进凸显瓶
颈, 可持续性后劲不足.新型城镇化已经进入常态化推进期, 继续将战略重点置于城市则易于造成国
家资源投入内卷化以及城乡差距的继续扩大, 新型城镇化难以继续深入; 第二, 未及时实现乡村振兴
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顺位衔接, 则可能贻误大量的优先政策机遇, 无法充分凸显出地方执行乡村振兴
战略的示范引领效应.二者政策的衔接不畅即显示出政策执行的非连续性.二是在二者战略耦合的
政策执行中并未真正实现城乡空间融合, 而是以改制或简单撤并的方式实现城乡空间重组.在二者
耦合的政策执行中未充分促进城乡空间形态的深度融合, 即未实现大中小城市、 小城镇以及农村的互
促互建, 而是以建制转移即将县改市、 镇改区以及村改居的方式强制消灭乡村空间.有学者统计我国
户籍城镇化人口年均增长 1000 余万, 其基本来自建制的整体转移和撤并 [ 25 ] .以改制或撤并等方式
推进二者的战略耦合只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重构, 而非基于城乡平等主体地位基础上的资源要素流
动空间、 社会治理空间以及交往空间的深度融合, 扭曲城镇化和乡村内生发展规律的强制化政策执行
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促进城乡同质一体、 提升城镇化和乡村转型发展的速度, 但可能只是“ 危机中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