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P. 56
5 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157 期)
建绿色生产方式, 传播绿色生活方式以普及自觉的生态意识.生态环境政策的设计同样需要城乡全
域化的考量, 城镇或乡村的环保缺位会造成城乡绿色发展成果的整体流失.而在文化政策设计中, 焦
点在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覆盖以及民众素质培育, 以推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 文化政策
的设计仍需统筹考虑城乡文化的互补性, 乡村与城市的文化割裂将在深层次上影响城乡融合发展.
总体而言,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协同应立足于各自战略主导领域的基础上, 依托具体战略耦
合点如产业、 生态和文化等领域设计体系化的政策, 以形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2.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执行协同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政策执行协同是在政策执行中克服非连续性和强制性, 促成政策
执行的连贯性和包容性.第一, 应根据战略重点的动态变化及时推动二者政策执行的顺畅衔接.当
前我国已进入新型城镇化的常态推进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 需要以政策执行的连贯性保
障战略重点从城市到农村的顺畅变化, 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应渐次推进: 首先应巩固新型城镇化的成
果, 以就地城镇化为主攻方向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 31 ] , 将就地城镇化作为保障政策执行过渡期
稳定性的重要举措; 其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推进战略重点顺畅转移至乡村, 将更多政策资源倾斜
至乡村, 推动广大乡村共享振兴政策机遇.二者战略的执行协同在于保障政策执行的连贯性, 稳定政
策衔接过渡期, 推进二者战略政策交替的有机性.第二, 二者政策的执行协同体现于构建城乡平等包
容的空间关系.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应矫正强制城镇化或简单撤并建制的规划政策, 在科学研判城
乡发展趋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产能技术信息的共享政策逐步引导城乡空间各
自释放活力优势, 增强城乡空间自我修复的能力, 以建立城乡空间相互包容的支撑机制.二者政策的
执行协同立足于城市和乡村空间的平行主体地位, 重点规避强制城镇化中城市空间对乡村空间的“ 建
设性破坏”, 以诱致性政策逐步复原城乡空间活力, 使城乡空间呈现为统筹融合、 共生持续和包容一体
的发展特征 [ 32 ] .综上, 二者战略的执行协同表现于顺应战略重点变化而保障政策执行的稳定连贯,
同时以诱致性的政策引导实践推进城乡空间的主体协同.
3.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目标设置协同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目标体系协同是维系二者价值立场的一致性, 其根本目标在于促
成二者战略耦合这一整体性公共事务的善治.首先, 推进二者战略耦合要同时兼顾效率目标和风险
治理目标.二者战略耦合需要坚持效率导向, 即广泛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本, 提升二者战略耦合的效
度.同时, 要做好资本下乡的风险控制工作, 在引导资本流动时重点关注风险治理的目标, 化解资本
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所带来的社会风险, 以资本准入限制、 资本运作风险监测评估以及资本风险行为举
报平台的全面管理高质量推进二者战略耦合, 最大限度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效用, 维持二者战略的稳
定推进.其次, 二者战略协同推进的根本标准是人本关怀的实现.二者战略的协同推进除促进二者
功能目标的有机互补外, 还需要复归统一的公共治理价值, 即落脚真正的人本关怀.乡村振兴与新型
城镇化的协同推进一方面要进一步整体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以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为中心构建
涵盖就业、 教育、 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完整链条的公共服务体系, 破除农民融入城市以及可行能力提升
的制度性障碍; 另一方面以人文环境构建满足进城农民深层次的社会心理需求.具体以社区营造为
基础, 以相应的组织化载体发展进城农民的社会关系网络, 消除对农民城市融入的社会拒斥; 同时吸
纳进城农民参与社区自组织和自治理的实践活动, 增强进城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维护进城农
民的尊严感和价值感, 使农民享受真切的人本关怀.民生改善和农民满意度始终是检验二者战略协
同推进是否达成善治的根本标准.总之, 二者战略的政策目标协同是要平衡效率目标和风险治理目
标, 其根本目标则是达至体现人本关怀的善治.
综上所述,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推进体现于政策制定协同、 执行协同以及目标协同, 其
是直接针对二者战略耦合误区所产生的系统化实践机制, 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治理路径.
四、 结论与讨论
新发展阶段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则关涉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