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P. 10

4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0 期)

                济 。因此,已有实践的昭示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条道
                  [18]
                路”。其核心是“为小农户服务”,即通过生产托管与外包服务引入技术资金、企业家能力以及交易组

                织方式,由此将小农户卷入分工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说,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以及由此诱导的
                迂回投资、迂回交易与组织变革,可以视为农业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核心。
                    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土地经营规模的有限性。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就要走具有
                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农业”的道路,即在诱导农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加快推进以服务托
                管为核心的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为此,作为对张培刚理论的应用与拓展,本文将中国“第三条道路”
                的核心因素,即由社会化而引入的现代生产要素、企业家能力与组织方式,视为“大国小农”农业现代
                化转型的基要性变革。

                    三、专栏设置背景与文章简介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留守务农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出现结构性失衡,从而诱
                发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环节外包服务需求,激励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
                                                                                   [19]
                专业的个人或机构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配套综合服务,涉及信息提供、资金保
                障、技术支撑和机械服务等多方面内容 。最近几年,中国农经学界对农业分工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
                                                   [20]
                托管与外包服务的议题,已经给予了广泛的热情与关注。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决策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农业经营主体倾向参
                与社会化服务,将任务复杂程度高或交易频率高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专业的个人或机构 。但由于农
                                                                                              [21]
                业生产环节的可外包性存在区别,农业生产经营者在不同生产环节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
                异 [22⁃23] 。同时,各主体社会化服务需求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从生产者和生产经营视角出发,决策主
                体个人资源禀赋和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市场供需视角出发,社会化服务供给市
                                                                   [24]
                场价格和高附加值农产品需求是重要影响因素 ;从经营组织视角出发,专业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以及
                                                          [25]
                明晰稳定的土地产权是重要影响因素 。
                                                  [26]
                    第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机制和效率效益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相关专业农业生产服
                务的市场购买,重新优化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通过以下两
                                                                         [27]
                种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者的福利提升:一方面,引进大型农业机械或先进生产技术,降低农业投入成
                本、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18,28] ;另一方面,由农业文化水平更高、生产技能更专业的个人或机
                构从事农业生产,将小农户从农业劳作中解放,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
                                                                                                [29]
                    第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发展和体系构建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是社会化服务主要供
                    [30]
                给者 。从内部结构来看,农业社会化组织是由主要提供农业气象、动植物防疫等的公益性农业服务
                组织 ,提供农机推广、人才培训等的准公益性农业服务组织 ,提供农业金融、农业机械服务等的经
                                                                       [32]
                    [31]
                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构成           [33⁃34] 。上述三种服务组织共同有机构成了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公益性
                及准公益性组织的服务功能具有强公共品属性,因此有必要建立起政府与市场机制分工耦合的机
                制,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27]
                    新的研究成果层出叠现,体现了学界的现实关切、责任担当与理论勇气。
                    为此《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开设一期“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专栏,希望有助于推
                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本专栏共选用了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各有

                侧重的深入研究。
                    洪炜杰的文章《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与均衡:一个演化博弈的理论模型》认为,已有关于农
                业外包服务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因而难以解释外包服务绩效的地区差异性与各类实证
                研究结果不一致。文章试图构建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模型,以完全竞争市场为逻辑起点,然后通过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