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P. 26
2 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157 期)
图 8 2015-2021 年畜牧业碳减排政策共词网络
三、 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
1. 政策发展呈现地区不均衡性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演变轨迹呈现出地区不均衡的空间特征, 地区间畜牧业
碳减排的起点不同步、 推进节奏不一致、 碳排放政策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较早出台涉及畜牧业碳减
排政策的省是上海和福建, 早在 2002 年就分别制订了« 上海市养殖业“ 十五” 发展专项规划» 和« 福建
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就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 规范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
比之下, 四川、 河南、 湖南、 山东等畜牧业大省的碳减排政策信号却晚了 3~5 年.在推进节奏上, 以四
川、 湖北、 安徽为代表的省份的畜牧业碳减排政策以实施意见( 例如«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畜牧
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技术指导( 例如« 湖北省 2020 年农业主推技术指南———生猪适度规模健
康养殖及粪污综合利用技术»)、 行动计划( 例如« 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年行动计划
( 2018-2020 年)» 为主, 而福建、 广西、 甘肃和青海等省份则已出台了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考核政策, 在切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从而降低碳减排方面走在前列.在
碳减排政策强度方面, 上海、 甘肃、 福建、 广西及青海等省份属于第一梯队, 出台的相关政策文本数量
均在 20 份以上; 江苏、 云南、 山东、 河南以及浙江属于第二梯队, 出台的相关政策文本数量为 10~20
份; 四川、 河北、 湖南以及东北三省等属于第三梯队, 出台的相关政策文本数量低于 10 份.
2. 政策定位具有强回应性特征
公共政策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 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前瞻性.纵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陆
续出台的有关畜牧业碳减排的政策, 可以发现, 2007 年以后出台的政策在文本数量上的占比高达
94.69% ; 1979-2007 年间31 个省( 市、 自治区) 的畜牧业碳减排政策强度为0.77 , 而2007-2021 年间
的这一政策强度为13.81 , 增速高达1693.51% .究其原因, 在于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基本定位是回应
型公共政策, 相关政策具有较强的回应性特征.一是回应资源环境约束下畜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
转型目标. 2007 年以来, 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
策, 畜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 布局区域化割裂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生态产业链的天然联系, 加之畜牧业
的清洁生产水平整体偏低, 而环境保护法、 禁养限养条例等政策的实施, 倒逼养殖场( 户) 加大畜禽粪
污治理力度, 开展畜牧业碳减排迫在眉睫.二是回应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共识
以及产业碳减排的迫切要求 [ 32 ] . 2009 年,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 在« 巴
黎协定» 框架下, 中国提出了碳减排的双控目标, 即到 2030 年, 碳排放达到峰值, 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 以上.总体上看, 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政策的出台具有较强的
回应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