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P. 85
第 1 期 夏柱智: 双层经营体制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7 9
精细化管理, 同时还要耕整大田, 为插秧做准备, 家庭劳动力是不足的.按照笔者的统计, 300 亩水稻
大概需要 8 个占地 1.5 亩的大棚.大棚管理复杂, 上文提过大棚采用人工覆膜的技术保温, 在春季过
于寒冷时还需要采用人工增温方式.只有大棚的温度控制需要非常精准, 才能保障秧苗质量, 确保水
稻产量.
为了稳定劳动力市场秩序, 国有农场建立专门的劳动力市场为供需双方提供便利.除在插秧季
节短期雇佣的临时工之外, 国有农场要求长时间雇佣的长工和短工必须和雇主签订规范合同, 由分场
统一管理, 在农场人力资源部门备案.农场解决劳动力市场秩序问题, 不仅是为了解决农业劳动力短
缺问题, 而且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农场日常纠纷及信访事件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家庭农场雇
主和雇工的矛盾, 农场解决纠纷及信访的依据是劳动合同, 这已经形成惯例, 其本质是用法治的方式
解决大规模农业经营所催生的劳动力市场秩序问题.除此之外, 有一些无法依据合同解决的矛盾纠
纷, 如关于劳动质量的评价, 则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在工资纠纷中, 雇主认为劳动质量不过关造成
水稻减产, 而雇工坚持认为并不是劳动质量不过关, 而是其他因素.对于这种说不清楚的矛盾纠纷,
分场干部有义务介入调解, 双方各让一步, 解决社会矛盾.这为大规模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的秩序
保证.
3. 小额信贷的需求及服务
相对于小规模经营, 大规模的农业经营需要现代金融的支撑, 它是资本密集的, 依靠家庭及亲友
借贷支持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国有农场实行先交租后取得土地经营权, 以 400 元 / 亩来计算, 一个
300 亩的家庭农场需要一次性支付 12 万元的租金, 对于农场主来说, 这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另外家
庭农场为了耕作方便和抢种抢收, 必须拥有几乎全套的农机具, 而不可全依赖市场.调查多个家庭农
场显示, 大型拖拉机家家都有, 而且在不断更新, 目前流行的是“ 904 ” 型( 目前农村地区一般流行“ 404 ”
“ 504 ” 等中型拖拉机 ), 补贴后价格仍然需要 9 万元.大约有三分之一家庭农场有收割机.此外在
①
农场投入水电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后, 个人还需投资家庭农场内部的必要基础设施, 如育秧大棚、 灌溉
井、 水沟、 道路、 生产用房.这体现在家庭农场转让( 退出) 土地经营权收取的补偿费用上.这一补偿
费用主要包括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用.每亩价格从 600 元到 2000 元不等.一个转入 300 亩土地面
积的家庭农场需要一次性拿出 20 万元以上的投入, 以补偿原家庭农场主的固定资产投入.
在较早的时期, 国有农场没有引入现代金融机构, 国有农场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 形成农场垫付、
家庭农场挂账的准借贷关系.后来信贷市场发达之后, 国有农场协调商业银行为家庭农场提供资金,
由农场担保, 农场承担一定风险.近年来, 家庭农场收入普遍提升, 不再需要国有农场提供担保, 国有
农场仅仅发挥组织贷款的服务角色, 并协调降低贷款信息, 执行国家惠农政策的要求, 这减少了信贷
成本.目前的小额贷款的额度是经营 1 亩耕地可贷款 600 元, 贷款利息为 5% , 这是比较低的利息.
小额农贷的基本程序是: 家庭农场自主申请—分场( 管理区) 收集材料—交到银行统一办理.即使农
业贷款成为完全市场领域, 按照市场规则办事, 国有农场依然充当了重要的服务角色.家庭农场使用
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大型农机具及大规模地购入生产资料, 这提高了家庭农场的竞争力, 为农业生产的
现代化及服从统一管理提供了金融基础.
三、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 内在机制分析
国有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的运行有其内在逻辑.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农村农业经营制度中, 双层
经营体制在许多地方虚化, 在税费改革之后, 集体经济组织更加虚化, 有学者称集体成了“ 拿钱的办事
[ 17 ]
员” , 这是造成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化的原因之一.然而实地调查发现, 在农业现代化中,
国有农场和家庭农场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制度化的“ 利益共同体”, 前者主动服务, 有提供服务的动力及
① 904 型号的拖拉机的含义是: 90 匹马力、 4 轮驱动, 其他型号含义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