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期
P. 37
第3 期 江 帆 等: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历史方位与实现路径 31
的社会救助。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机制,统筹制定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方案、年度
计划等。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考核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对工作成效明显
的地区予以表扬激励。
(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潜力。在土地要素上,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
的用地支持,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条件下,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将其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用
地。创新土地流转政策,拓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引导农村居民将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
流转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切实满足其创业用地需求。在资本要素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引
导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县域吸收的存款优先用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信贷模式,
放宽农村小额信贷的限制条件,逐步提高小额信贷比例,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渠道。在劳动要
素上,强化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优化创业培训方式,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
题,提出具体明确的解决方案和路径措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加大对本地人才培养力度
的基础上,通过给予住房补贴、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水平等方式,吸引并留住外来人才。
(3)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基础支撑。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
农村地区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末端网点,积极推进电商物流渠道下沉,健全三级物流网
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通过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推进学
校标准化建设、发展职业教育等方式,增加农村地区的优质教育供给,切实解决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子
女上学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社保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建立“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解决返乡
创业农民工的社保关系转接问题。
(4)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力。进一步放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市场准入限
制,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创业申报程序,破除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覆盖县、乡、
村三级的创业服务网络,推动返乡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公益性信息发布平台,帮助
返乡创业农民工了解优惠政策、市场信息等。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发展市场化中介服务机构,为
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让返乡农民工参与更多领域
的市场创业投资。
五、结论与建议
作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
构、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创业资源积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城镇化进
程失调、乡土文化下的情感需求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流动状
态呈现“钟摆式”变化;进入 21 世纪之后,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成为时代趋势,并表现出创业人数增
加、发展模式多元化、创业规模较小、电子商务成为重要载体等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创
业政策持续完善、创业载体日趋强化、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当
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潜力不足且面临较大风险,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仍有优化空
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决策部署,还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保障农民工
返乡创业要素供给、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进而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力。为加快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技
术、管理、市场等多个维度,依靠单个返乡农民工无法取得创业的成功。因此,必须强化社会资源的
整合,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加快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第二,坚持分类施
策,制定差异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政策。由于返乡农民工在个人素质、社会资本、市场意识等方面
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有所区别,无差别的普惠性支持政策可能很难发挥
实际效能。因此,必须立足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地区发展条件,落实完善既具针对性又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