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期
P. 32

2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5 期)

                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的出台实施,更是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提供了制度支
                撑。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集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了良好的
                创业环境。
                    第三,与城镇化进程失调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推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转型中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1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 9.14亿人,城镇化率为
                64.72% ,近 3 亿农民工实现了非农化,城镇化进程迈出坚实步伐。但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工“市民
                       ①
                化”程度和质量相对较低,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仍不完善,很难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与此
                同时,城市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上涨使得农民工生活成本增加,部分农民工难以获得稳定的就业
                机会,被迫从城市回流农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为 21.5平方米,远低于
                同期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36.52 平方米) 。2021 年,没有电冰箱、洗衣机、洗澡设施、独用厕所的
                                                       ②
                进城农民工户占比仍有 31.1%、29.2%、13.5%、28.3%;58.5% 的农民工认为自己不是所居住城市的
               “本地人”,多数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较弱 。上述因素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成为
                                                                ③
                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推力。
                    第四,乡土文化下的情感需求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拉力。农村是典型的乡土社会,乡土文
                化是农村居民基本的情感架构 。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民工而言,植根于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是推动
                                           [29]
                其返乡创业的重要动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农民工返乡创
                业,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更是为了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提升自身社会价值。在回归
                乡土社会的同时,农民工更希望能够回归家庭,更好进行家庭照料,以满足社会情感需求。在这一条
                件下,返乡创业成为农民工权衡经济利益和情感价值后的理性选择,乡土文化下的自我价值实现和
                家庭福祉增加成为拉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力量。

                    二、从外出就业到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演变趋势与发生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农民工的就业形式和流动状态发生“钟摆式”改变,促进
                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探究促进农民工返
                乡创业的实现路径,需要厘清其演变趋势,回答“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如何”的问题。
                    1.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演变趋势
                    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此时,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放松和乡
                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路径。大批农村劳动力开始从事非农产业,主要形式
                为本地打工,表现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状态。与此同时,部分农民工开始从事创业活
                动,农民工创业现象萌芽,但由于创业人数和创业范围较小,未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动东部
                沿海地区经济逐渐崛起。伴随着劳动力需求增加、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有
                序放开,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现“异地流动”的特征,“民
                工潮”随之出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转轨的深入推进,日益突出的结构
                性矛盾导致很多国有中小型企业效益低下,大量国企职工下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安置城市下
                岗职工,解决城市就业问题,部分地区对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进行了不合理限制,导致农民工进城务
                工潮出现暂时性的回流。一部分从城市返回农村的农民工利用外出务工期间积累的资金、技术、市
                场信息等要素,在农村地区创办企业,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产生,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开始受
                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①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shuju/2022-02/28/content_5676015.
                   htm。
                ②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7rp/zk/indexch.htm。
                ③    中国政府网:《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www.gov.cn/xinwen/2022-04/29/content_5688043.htm。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