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期
P. 36
3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5 期)
村地区有限的资源禀赋,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通常表现出投资小、门槛低、可复制性强的特征,创
业手段和形式较为单一。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易造成无
序过度的市场价格竞争,进而难以获得超额利润,甚至造成企业的严重亏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与大规模资本相比,返乡农民工处
于绝对弱势地位,其创业空间和资源受到挤压,甚至可能被挤出市场。此外,农村要素价格上涨、公
共产品供给成本上升,也会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风险。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路径与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2022年中央一
号文件在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时再次强调,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为贯彻落实
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需要明确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回答“如何进一步促进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键问题。
1.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路径
(1)丰富农民工返乡创业方式,加快构建农村创业新格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农民工返
乡创业的形式较为单一,表现为“跟随型创业”“模仿型创新”,不仅不利于创业活动的长期稳定发展,
而且限制了农村市场的健康发育。为此,需要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范围和形式,构建多层次、多元
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格局。例如,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返乡农民工可以通过承包、
入股、合作等形式,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从事农业创业活动;通过发展股份合作
制、股份制等形式,与其他创业主体共同组建现代企业、产业联盟等,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2)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优化农村创业环境。我国农村创业活动起步较晚,农民工
返乡创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长期以来政策的“城市偏向”使得我国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限制
了农村创业活动的有序健康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优化
农村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动力。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公共服
务等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能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与之相适宜相匹配的发展环境;城乡供需实
现有效对接,能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广阔的需求空间。
(3)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产业基础。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转型
升级的关键举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拓展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空间,使其得以分享二三产业的增
值收益。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实现一体化运作,农业产业链得以
延长;规模种养、特色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脱水、冷冻、包装等农产品加工业,农机作业、农产品
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休闲农业、乡村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发展,农业价值链得以提升。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在农业农村潜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的同时,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创业
选择。
(4)降低农村创业风险,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长期稳定。返乡农民工作为“理性经济人”,提高自
身收入水平是其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动力。在创业过程中,返乡农民工会不断权衡风险收益,当创
业失败的风险超过预期收益时,其会立即终止创业行为。因而,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营风险,是
维持创业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为此,需要统筹考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条件和长期稳定发展机
制,重点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的构建等方面的内容。
2.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大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建立农民工返乡创
业帮扶政策体系,在落实吸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给予初创期企业更多税费减免的同时,重点
关注返乡农民工创业中后期的保障措施。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资金和投资引导基金,推动经营
较好的企业扩大规模;对返乡创业失败后生活困难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并进行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