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P. 30

24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9 期)

                全要素生产率在产能提升中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别,特别是非粮食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有待提
                升。未来,在新一轮的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不仅要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要关注
                不同地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差异。要支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的地区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
                外溢,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要帮助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地区针对生产技术与经营方式的短
                板,加快创新转化和应用推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以及各类信息平台,消除粮食生产
                的前沿科技在地理空间、行政区域等方面的隔阂与障碍,促进前沿技术在更广泛区域上的推广应用。
                    (3)坚持绿色生产导向。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强
                国的重要路径之一。生态低碳农业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在单位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的
                产出效率和环境效应。与此同时,学界已经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拓展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即
                                                                                                    [24⁃25]
                在考虑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同时,也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因此,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强粮食产能,需要摒弃过去大水大肥的生产模式,推广应用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粮食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实现粮食生产中的“减肥减药”“减排固碳”,从而提高粮
                食产品质量与产地环境,满足人民“吃得好”“吃得放心”等食品消费新要求。
                    (4)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在农业农村科技领域,我国有 10% 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分别有
                39%和51%的技术处于并跑和跟跑阶段 ,基础研究薄弱、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是我国农业
                                                     ①
                科技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提高粮食产能中的潜力与作用,未来还应紧跟世界粮食生
                产的前沿科技动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基础,以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为重点,
                积极借鉴和转化国际先进经验,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5)坚持多方共享共赢。“大国小农”是我国仍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基本国情农情,以农
                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新时
                期对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要求。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既要依靠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
                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实现小规模、老年种粮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提高各类种
                粮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让不同规模、不同年龄的各类种粮主体都能够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
                行动中共享收益增长。
                    2.持续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路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关键是要抓好耕地与种子这两大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的要害,要坚持农机与农技相结合,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协同实现种粮农民“增产”“增收”
                的双重目标。
                    (1)改善耕地质量与细碎化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
                农田”。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计划在2025年前后完成全
                部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但各地农田建设的标准普遍偏低,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灌溉与排水等基础环
                节上。为此,对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要求,一方面,对于尚未实施建
                设的农田,要加快建设进度,补齐短板,持续扩大高标准农田面积;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高标
                准农田,要不断提升建设标准,努力提高农田质量。此外,还要坚持实施轮作休耕制度,并适度扩大试
                点范围,缓解重点区域的耕地与生态压力,改善和提升农田质量,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长期以来,我国农地的细碎化问题突出,这同样是制约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要加快总结和推广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26]
                结合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托管等经营方式、农民互换并地等流转方式,缓解农地细碎化
                问题,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2)加速粮食种业前沿科技创新。目前,虽然我国小麦、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子自给率较
                高,但种业创新仍存在不少短板与弱项。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与发达农业国家相比,我国玉米作


                ①    资料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官网,《农业现代化辉煌五年系列宣传之六: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农村现
                   代化》。http://www.ghs.moa.gov.cn/ghgl/202105/t20210514_6367690.htm.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