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P. 32

2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9 期)

                点,支持承保机构创新开发满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需求的、保障水平更高的险种,满足各
                类种粮主体差异化、多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


                    四、结论和建议

                    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部署安排。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充分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强化科技创新与制
                度创新,这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历史经验,更是加快建设农业
                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测算了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
                升行动期间(2009−2020 年)小麦、稻谷、玉米三类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三类粮食作
                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占产出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一半,但相比之下,稻谷的全
                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慢且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还有待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
                长差异明显,特别是非粮食主产区、小规模和老年种粮农户全要素生产率在粮食产出增长中的贡献
                有待提升。未来,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要遵循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增
                长、区域协调发展、绿色生产导向、对外开放借鉴、多方共享共赢,通过改善耕地质量与细碎化程度、
                加速粮食种业前沿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农民种
                粮收益保障机制等技术路径,更加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的源
                泉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推动粮食产能持续提升,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面向 2035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科学制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规划。根据
                全社会粮食需求总量的科学预测,明确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总体增产目标,按照区域
                特点和优势,分解具体增产任务,并从耕地、种子、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增产技术路
                径。第二,严格执行省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
                制,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激发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重农抓粮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夯实稳定种粮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加快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第三,加大对种粮小农户的政策扶持,坚持实施普惠性的收入性补贴政策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鼓励支持种粮小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提高粮食生
                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推动种粮小农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参   考   文   献


                [1]  蔡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1):56-71.
                [2]  高鸣,赵雪.农业强国视域下的粮食安全:现实基础、问题挑战与推进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2):185-195.
                [3]  龚斌磊,张启正.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J].经济纵横,2023(9):29-37.
                [4]  李腾飞,曾伟.农业强国背景下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潜力与实施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23(9):48-55.
                [5]  郑风田,普蓂喆.量质兼顾下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思路与举措[J].中州学刊,2023(4):46-53.
                [6]  孙学涛,张丽娟,王振华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农业要素弹性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农村
                    观察,2023(4):89-108.
                [7]  吴海霞,郝含涛,史恒通,等.农业机械化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2022(8):50-68.
                [8]  高鸣,魏佳朔.收入性补贴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22(12):143-161.
                [9]  盖庆恩,李承政,张无坷,等.从小农户经营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J].经济研究,2023(5):135-152.
                [10] 张丽,李容.农机作业服务是否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农业分工的调节效应[J].农业技术经济,2021(9):50-67.
                [11] SOLOW R 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
                [12] 李谷成,范丽霞,冯中朝.资本积累、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11年中国农业增长与资本存量的实证估计[J].管理世
                    界,2014(5):67-79.
                [13] GONG B L.New growth accounting[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20,102(12):641-661.
                [14] 刘晓光,龚斌磊.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分析框架、TFP测度与驱动因素[J].经济学(季刊),2022(2):613-632.
                [15] 郑志浩,程申.中国粮食种植业TFP增长率及其演进趋势:1980−2018[J].中国农村经济,2021(7):100-12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