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P. 31

第1 期              高  鸣 等: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源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贡献                                  25

                  物的种业前沿科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虽是世界平均水
                  平的1.10倍,但只有美国的58.52%,依靠种业技术创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对此,未来还应瞄准粮食种业领域的薄弱环节与短板,加速前沿科技创新的步伐。具体而言,一
                  方面,要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种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种业对外开放水平,强化种业知识产权创造、
                  保护和运用,提升粮食种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的最直接推动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种业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鼓
                  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到企业兼职,促进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粮食种业前沿科技创新,推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3)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
                  重要基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近年来不断提高,到 2021 年,小麦、稻谷、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率分别达到 97.3%、85.6%、90.0%,较 2012 年提高了 4.1 个百分点、16.8 个百分点、15.0 个百分点 。
                                                                                                          ①
                  然而,也应看到,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等方面。特别是对于稻谷而言,播种插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也还有较大的提升
                  空间。
                       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机械化质量提升的主要
                  技术路径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瞄准数字农业技术这一前沿领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
                  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装备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提高农业机械
                  作业的精准程度与生产效率。其二,大力发展生产托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支持家庭
                  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种粮小农户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机械作业服务,
                  确保种粮小农户同样能够享受到农机发展带来的便利,实现粮食生产的节本增效,推动粮食全要素
                  生产率持续增长。
                      (4)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是衔接科技创新与实际生产的关键一环,当前,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应用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一问
                  题既来源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的技术采纳意愿下降,也来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农业科
                  技人才面临的扎根困境,这就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方面,应加强农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坚持将普惠性、公益性培训与专项性培训相结合,在支持
                  农民免费接受各类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主体,开展更有针对性
                  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还应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将科技特派员作为
                  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服务主体,健全“政府派、市场派、社会派”等多元化“选派”制度,
                  完善科技特派员统计监测和评估体系,形成紧密的队伍结构。选择示范性强的经营主体推广使用各
                  类前沿新型技术,形成明显的带动效应。
                      (5)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现实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有利于促进农业
                  技术进步,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无论是从提高农民收入的“增收”视角,还是从提高粮食全要素生
                  产率的“增产”视角,未来都应坚持实施“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政策体系,
                  激励农民选择更高效率的粮食生产方式,增强全要素生产率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中的作用。
                       其一,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基本政策工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坚持并
                  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确定两类口粮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格,发挥好价格支持政策的
                 “托底”作用。其二,对于补贴政策而言,未来应当遵循绿色生态导向,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与耕地保护相挂钩的有效机制;合理使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提升种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的市场竞争力与服务小农户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玉米与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和稻谷补贴政策。其
                  三,深化农业保险试点探索,稳步推进小麦、稻谷、玉米三类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


                  ①    资料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官网:农业机械化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http://www.njhs.moa.gov.cn/qcjxhtjxd/202308/t20230804_
                      6433603.htm.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