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P. 16

第 1 期          白雪秋 等: 牧区草场“ 三权分置” 内涵、 目标及改革重点———基于« 资本论» 土地所有权理论                       1 1

   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 确立改革重点, 推进“ 三权分置” 在实践中落地, 以有效提升“ 三权分置” 改革的
   制度绩效.

      二、 我国牧区草场资源特性


      与一般农地不同, 我国牧区草场有其自身鲜明的资源特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的封闭性和文化的凝聚性.不同于农业耕地全国范围的延展性分布, 我国牧区大都分布在
   地理位置偏远、 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 这种显著的地理特征, 决定了牧区草场的
   生产封闭性和文化凝聚性.由于海拔高、 气候严寒、 降水量低、 草场质量不一且分布不均, 所以从事畜
   牧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很差, 牧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 长期贫困, 人才和资金短缺, 且牧民居住分散,
   交通、 水电等基础设施匮乏, 先进的理念、 技术、 资金、 人才、 经营管理知识都被屏蔽于牧区之外, 畜牧
   产品买难卖难, 流通不畅, 生产要素整体固化导致生产封闭, 这也使得牧区内部形成特殊社群, 同时牧
   民多为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 语言与宗教的联结使得牧区呈现特殊的文化凝聚性, 与外部非牧区
   形成生产生活信息的相对隔绝.
       经营方式的历史传统性及高风险性.我国牧区畜牧业大都源于落后的部落式的游牧形态, 生产
   以自给自足为目的, 生产经营模式简单粗放, 技术含量低, 多为靠天养畜, 且由于牧区的封闭性, 这种
   历史性因素仍普遍留存, 旧的经济结构模式尚存, 导致畜牧业生产经营结构单一, 在面临自然风险和
   市场风险时, 牧民的抗险能力很弱.因此可以说, 草场资源传统性经营方式导致了畜牧业生产经营的

   高风险性.
       牧民与草场资源的间接关系导致管理的低效性.就耕地来说, 农民与耕地的关系比较直接, 农民
   获取经济效益来源于农产品产量和销售价格, 而农产品的产量直接源于耕地质量, 即遵循耕地 G 农产
   品 G 农民的关系链.因此, 农民也更加重视耕地的投入和保护.而牧民与草场的关系则更为间接, 牧
   民获取经济效益来源于畜牧产品产量和销售价格, 而畜牧产品的产量源于牲畜的养殖数量和质量, 牲
   畜的养殖数量和质量又源于牧草的数量和质量, 而牧草源于草场, 即遵循草场 G 牧草 G 牲畜 G 畜产品 G 牧
   民的关系链.因此, 牧民对草场的投入、 管理、 建设和维护都不及农民, 草场甚至被视为牧业生产函数
   之外的既定要素.正如有学者所述的:“ 牧民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公平地承包到优质牲畜上, 对

   草地承包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牧民将草场视为大自然的恩赐, 而非一种需要先进的理念和制度
   进行经营管理的经济资源, 对草场的利用和管理未进行严格的区分缺少方法、 不知道怎么实现草
                     [ 15 ]
   场退化恢复的问题” .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畜牧业经营既是经济行为也是生态行为, 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与农业耕地
   不同, 草场是为饲养牲畜提供物质资料, 直接且长期性多频次的供牲畜踩踏和啃食, 生态也更为脆弱,
   牧民要发展牧业、 增加收入, 就要有更高的畜牧产品产量, 而要实现畜牧产品的高产量, 就需要在现有
   的社会平均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增加牧草的供给, 对草场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 如果不改变这种恶性循
   环, 就会对生态造成更加持续的危害.同时, 草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性屏障, 一旦草场退化、 沙漠
   化, 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 牧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而且由于其外部性, 也会造成沙
   尘暴等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 影响我国社会整体的生产生活质量.
       总之, 我国牧区草场地理上的偏远性导致的生产封闭性和文化凝聚性、 经营方式的传统性和生产
   结构的单一性造成的高风险性、 牧民与草场资源关系的间接性导致草场管理的低效性、 生态环境的脆
   弱性和畜牧业经营的外部性等特殊性, 要求草场的“ 三权分置” 不能照搬复制其他农地模式和经验, 而
   应结合自身资源特性, 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

      三、 牧区草场“ 三权分置” 制度安排: 三层级内涵与多重目标

      明确牧区草场“ 三权分置” 内涵是实践的前提和起点, 其目标则是改革的方向和终点, 因此本文从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