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期
P. 14

8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5 期)

                    四、新时期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构想


                    对标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和目标,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问
                题和难点,本部分重点从主要思路、重点任务等提出新时期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
                构想,回答好“怎么做”的关键问题。
                    1.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思路
                    依据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和目
                标,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本部分主要从农
                村劳动力的需求侧、供给侧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

                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
                充分就业的主要思路如下(见图4)。
                    (1)在需求侧,主要思路是扩大对农村劳动力
                的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增强各类产业吸纳农村劳                           图 4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思路
                动力就业的能力。分产业来看,其一是扩展农业就
                业空间。主要应当关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就业,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引
                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集聚、向产地下沉,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其二是稳定制造
                业就业规模。当前,农村劳动力在制造业就业的比重仍然较高,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
                继续稳定农村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就业规模,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积极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
                其三是提高服务业就业质量。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需要,主要从支持交通运输、餐饮、旅游
                等传统服务业的恢复以及促进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等方面入手。
                    (2)在供给侧,主要思路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其一,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扩大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村劳动力占比。
                其二,重视对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支持和帮助。其三,加强培训工作,在农业领域要继续实施高
                素质农民培训,在第二、三产业要加强与岗位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返乡农村劳动力的
                创业培训。
                    (3)在制度保障上,主要思路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其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稳步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二是促进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养老、教育、医疗
                和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重点群体扶持体系,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其三是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建
                立供求畅通的信息平台。其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公平,减少就业歧视。
                    2.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任务
                    (1)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顺应新时代农村劳动力就业半径逐渐缩短的趋势,为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促进农村
                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这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同时,能够为外出劳动力提供更多照料
                家庭的机会。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充分发挥县城在促
                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中的作用。截至 2021 年底,县域经济总量达 44.02 万亿元,约占全国的
                38.3%;县域人口约 74161.5 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重约为 52.5%。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

                业,关键是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具体而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提升
                县城吸引力、吸纳力、承载力、辐射带动力。一方面,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增强县
                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制定出台返乡创业试点政策,通过促进集聚、带动就业和优化结构等渠道
                推动县域经济增长         [16⁃17] 。另一方面,还应继续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培育发展特色优势
                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渠道和路径。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