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3期
P. 30
24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5 期)
创业形式看,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还涵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
电商等多领域多产业,推动了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与此
[15]
同时,返乡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期间积累的物质和社会资本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必要前
提,能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除此之外,现有文献还提出了
[16]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思路和可行路径,包括加强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建设 [17⁃18] 、拓展
人力和社会资本 [19⁃20] 、强化政府政策支持 [12,21] 等。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但仍有优化空间如下:第
一,已有研究缺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内在价值的系统分析,对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基础和问
题挑战的分析相对不足。第二,现有研究对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路径提炼总结不
足,亟需提出未来一个时期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系统性战略安排。有鉴于此,本文将从以
下两个方面做出改进:其一,系统分析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价值与理论逻辑,在梳理农民工返
乡创业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明确其发展现状与主要特征;其二,总结提炼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
基础与问题挑战,对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的实现路径和政策构想。
一、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价值与理论逻辑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具代表性又具特殊性的庞大群体,促进农民工
返乡创业,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和重要路径,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等意义重大。要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举措,需要探究其内在价值与理论逻
辑,回答“为什么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问题。
1.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价值
第一,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关键举措。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
兴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是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首要前提。受限于农村
地区相对匮乏的资源禀赋,乡村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依托,产业链条较短,二三产业相对滞后,推
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堵点。与传统的“小农”相比,长期的外出务工经历使得返乡农民工
在思想观念、社会资本、风险偏好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其创业意愿不断增强,并逐渐成
为农村创业的关键主体。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能够将市场经济思维直接嵌入创业过程,推动资金、信
息、技术等产业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进而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其他创业主体不同的
是,返乡农民工的相对优势在于对农村地区基础条件、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其基
于自身优势与当地特色资源创办企业,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物流运输、社会化服
务等,能够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拓展和一二三产业的高效融合 [5,22] 。相关研究表明,超过 80%
的返乡农民工从事新产业新业态的创业活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业已成为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的新兴
动力 。
[15]
第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契合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
[23]
施不断提高人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 2021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 2.5∶1,农业农村仍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 。作为落
[24]
实国家创业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有力举
措 。对于农民工自身而言,返乡创业是提高其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研究,2021年部分地
[6]
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月均收入超过 8700元 ,远高于同期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低
[25]
收入群体和老龄人口而言,较高的劳动力流动成本对其获取外出务工机会产生了限制。农民工返乡
创办企业能够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吸收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与此同时,
企业与村集体达成入股协议,向村集体发放入股分红,能够增加集体成员的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