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P. 22

1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9 期)

                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 0.64%、0.60%,明显低于“十二五”时期的年均增速
               (2.11%)。由此可见,全国粮食产能呈现高水平徘徊的原因不仅在于种粮面积的变化,更来自粮食生
                产率的增速减缓。这也意味着,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亟需转变粮食生产模式,
                更多依靠粮食生产率增长,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增长及其反映的技术
                进步,以此实现粮食稳产增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
                增长需要加快向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型模式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思考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在
                                                          [1]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理论上,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路径是
                什么?在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实践中,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特征如
                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时,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应当遵循何种思路,具体的技术路径有哪些?明确回答这些问题,对实施并实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
                产能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背景下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问题,已有文献从不
                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分析。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视域下,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是提高农业质量效
                益竞争力,实现建设农业强国“五强”目标的必然要求 。龚斌磊等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局部维度、城乡
                                                                [2]
                区域发展的全局维度出发,分别论述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路径 。李腾飞等提出,实施新一轮
                                                                               [3]
                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在增强土地资源产出率、提升科技贡献率、提高优质品率、降低粮食损失
                率等“四率”方面发挥潜力 。郑风田等提出,单要素投入已经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求,未来需要充
                                       [4]
                分发挥多要素综合潜力,优化投入要素的组合方式,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不少文献聚焦粮食全
                                                                                    [5]
                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究验证了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等农业科技
                创新与推广应用        [6⁃7] ,以及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制度创新与农业经营方式
                转型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8⁃10] ,为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明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整体来看,已有文献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
                究,但仍有以下改进空间。第一,对于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有
                文献虽然强调了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但对于未来粮食产能增长源泉和潜力的分析讨论
                不够深入;第二,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已有文献虽然从农业全局层面论述了其
                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但与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联系不够紧密。针对上述
                不足,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第一,从理论依据、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等维度,提出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是实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核心途径和关键手段的理论逻辑,并从科技创新与制度
                创新两个方面提出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路径。第二,使用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期间(2009−202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分别测算小麦、稻谷、玉米三类粮食作物
                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之间的增长差异,以
                此明确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板和弱项。第三,基于新时期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现实基础,针
                对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径。

                    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理论逻辑与路径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需要明确新时期粮食产能提升的主要源泉是什么。本文
                认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是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回答以下核心问题,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什么是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源泉?以及理论上有效提高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是什么?
                    1.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粮食产能提升的理论逻辑
                    (1)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对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遵循。理论上,要实现粮食产量增长,有增加
                要素投入规模与提高生产率两种路径。从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看,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在农业发展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