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P. 94

88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9 期)

                省份(自治区)的 308个行政村,相较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案例式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具说
                服力。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多项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伴随居民幸福感的显著提升,存在中国的“Easterlin幸
                福悖论”        ,中国存在“Easterlin 幸福悖论”并不是否认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如果经济收缩居民
                        [6,25⁃26]
                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而是表明经济增长的红利并不会自动转化成居民幸福感。种聪等在梳理近
                                   [27]
                40 年的幸福经济学文献后发现,幸福感不仅与收入有关,同时还与个体特征、生态环境,以及经济与
                政治环境有关,而中国的城乡分割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抑制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
                                                                                      [28]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三农”领域重大的制度性改革,其目标是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
                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和城乡协调发展 。那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2]
                何以能够影响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呢?首先,良好的产权保护制度是增加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先决条
                件。陈刚等利用 CGSS(2006)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财产权利保护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幸福感,并且其促
                进作用要大于政府效率与公共物品供给,作者由此认为完善财产权利保护制度可能是当前最有效率
                的增加中国居民幸福感的策略 。其次,已有研究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综合效应,不仅能
                                           [29]
                够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还有助于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 、改善村庄治理水平与信任
                               [9]
                                                                                [14]
                                              [11]
                水平  [18⁃19] ,以及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而已有研究表明收入水平、公共品供给、治理有效、社会信任与
                                              [21]
                收入差距都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9⁃33] 。最后,收入差距作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核心因素之
                一,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努力不均等和机会不平等两个部分,前者可以通过“正向隧道效应”,提升人们
                预期,从而增加居民幸福感;而后者会影响人们的公平感知和社会信任,进而降低居民幸福感 。根
                                                                                                    [25]
                据万广华等的估算,中国县区收入差距大约三分之一是由个人努力之外的环境因素造成的 ,考虑到
                                                                                                 [34]
                中国严重的城乡分割现实,预计环境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将超过三分之一。因此,改革户籍
                制度、实现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地同权、保障农村集体成员的收益分配权等将是落实农民平等参
                与和平等发展权利的有力举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集体资产产权、量化折股、确权到
                户等举措,切实保障农村集体成员的收益分配权,可以消除部分环境因素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因
                而,可能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说:
                    H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增强农民幸福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前由于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明晰、经营收益不清楚,以及成员收益分
                配权缺乏保障等原因导致集体资产权能不完整、产权流动效率不高,最终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
                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产清核、股权量化、构建企业制度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
                源,能够盘活村庄资产资源、激发成员内生动力和吸引外部先进的生产要素,进而壮大集体经济 。
                                                                                                        [9]
                而壮大集体经济可以改善村庄的公共基础设施,增强农民公共性福利和对集体的认同,是提高集体
                行为能力的基础,也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的有力保障                                  [35⁃36] 。同时,产权明晰、权能
                完整的产权秩序是市场交易得以开展的前提,也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工商资本下乡的重要制
                度保障 。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
                      [8]
                面临消解 。农村空心化的本质是农村经济机会的缺乏,一旦农村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的
                         [37]
                沃土,就可以恢复或增强农村经济社会活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本地就业 。已有研究显示,农民工
                                                                                  [38]
                不仅受城市参照点的影响,“相对剥夺感”更强 ,而且由于面临社会交往的困境和身份的歧视,迁移
                                                          [39]
                对农民工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40⁃41] 。据此,本文提出假说:
                    H 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和减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增强农民幸福感。
                    已有研究显示收入差距、公共品供给、治理有效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存在
                显著的异质性       [25,29,31] ,其可能的原因在于: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低收入阶段首先会追求基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