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P. 91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145 期)
     6
    8
   此, 重工业发展的资本积累只能从农业剩余中提取.在这一发展战略下, 农业的定位是为城市居民提
   供廉价农产品和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 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等形式, 把农业资源强制转
   移到工业领域.相关研究显示, 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 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 以工
   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 形式从农业中提取的经济剩余大约为 6000 亿 ~8000 亿元                              [ 8 ] .与 1952 年 相
   比, 到 1978 年, 全国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5 倍, 而农业总产值仅增加 1.3 倍                       [ 9 ] .工业化发展战略及
   其积累模式, 掠夺了农村发展资源, 削弱了农村发展基础, 拉大了城乡差距, 使城乡关系最终走向
   分离.
       ( 2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根源.为顺
   利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国家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强化对资源的控制.这种体
   制在分配上向工业和城市倾斜, 保证工业化的发展; 在管理上否定市场作用, 控制城乡要素流动.计
   划经济体制在统购统销制度、 户籍制度以及人民公社制度等相应制度安排的配合下, 形成了城乡不同
   的发展格局     [ 10 ] .统购统销制度在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中,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
   用, 但从根本上看该制度违背了价值规律, 阻碍了农业发展进程.一方面, 统购统销制度造成了对农
   业的过度抽取, 使农村发展失去资金, 束缚了农村生产力; 另一方面, 造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难
   以获得粮食, 间接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双重影响下造成城乡分离.户籍制度是国家基于确保
   计划经济体制有效运行而进行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起初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后来为缓解工业化发展
   战略造成的城市粮食和就业紧张的压力, 逐步演变为城乡二元社会管理方式, 严格限制了城乡人口的
   流动, 改变了城乡关系格局.统购统销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把农
   民稳定在农村和土地上, 最终使城乡关系从分离走向对立的是“ 人民公社” 制度.在当时环境下, 对于
   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只能从农业中获取, 因此, 在农村建立一种强制性制度, 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才能够

   保证工业化发展的积累需要, 而“ 人民公社” 制度正好契合了这一发展的需要.从组织管理形式看,
   “ 人民公社” 制度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一切生产资料都由公社统一支配, 完全限制了城乡之间的
   要素流动; 从所有制看, 农民的一切财产属于集体共有, 农民个人几乎没有私人财产, 被牢牢的束缚在
   土地上.“ 人民公社” 制度对城乡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直接后果就是切断了城乡交流渠道, 造成了

   城乡二元对立的发展道路.
       3. 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城乡关系的辩证认识
       辩证地看,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关系虽然有不合理之处, 但又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难
   以逾越的阶段.在当时的情况下, 我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到完全依靠自身内部 积 累 来 发 展 的 程 度, 还
   需要依靠农业、 农村和农民为其提 供 资 本 原 始 积 累, 使 得 农 业 落 后 于 工 业、 农 村 落 后 于 城 市, 是
   历史的必然.因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央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 并竭力将 这 一 过 程 对 农 业 农 村

   的影响最小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辩证地看待世界各国特别是苏联城乡关
   系演变规律, 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适应性调整, 在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提出
   要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1956 年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 中论及的第一大关系就是处理好重工业
   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坚持综合平衡发展, 将重点

   建设和全面安排结合起来,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1957 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 优先发展重工业, 这一条毫无问题, 毫不动摇.但是在这个条
   件下, 必须实现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之后, 党在发展农村
   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也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和部署, 由此看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央一直重视城
   乡问题, 将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 城乡兼顾是当时中央处理城乡关系的重

   要原则.
       不可否认, 八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央在处理城乡关系时一系列正确的指导思想受各种因素影响未
   能很好地付诸实践, 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偏失.为了实现赶超目标, 在计划经济体制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