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P. 16

第 5 期                 黄惠春 等: 借贷地方性知识视角下贫困地区农户信贷市场参与行为分析                                1 1

                   2. 交易成本理论

                   在农村信贷市场上, 资金需求者数量大、 高度分散且经营规模小, 金融机构面临高昂的交易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 农村金融机构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具有成本优势的大规模农户或中高收入农户, 普通
               小农户和贫困农户被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 出现“ 精英俘获” 现象                          [ 43 ] .针对低收入农户的扶贫小额信
               贷也存在为高收入农户提供大额贷款的倾向, 出现贷款规模潜变, 偏离服务于低收入农户的社会使命
                                         [ 44G46 ]
               等问题, 即所谓的“ 使命漂移”               .
                   普通小农户和贫困农户由于办理贷款的时间成本和违约赎回权成本过高而主动放弃参与信贷市
               场, 出现需求方的交易成本配给              [ 47G48 ] .与中高收入农户相比, 交易成本在低收入农户的贷款总成本中
               所占比重更大, 因此低收入农户受到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更高                            [ 49G50 ] .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 国内学者通过调研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成本配给提供了丰富的经

               验证据, 并围绕农村金融机构的瞄准偏差、 农户的交易成本配给等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相关研究
               表明农户信贷市场参与行为与其家庭财富状况和社会资本有关                              [ 51G54 ] .
                   3. 传统分析框架的贡献与局限
                   现有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理论已对农户的信贷市场参与行为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他
               们立足于农村信贷市场出清状态下的供给和需求特征, 从微观视角解释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
               与农户的参与行为,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分析框架.但在该框架下, 学者们主要通过实证方法
               揭示农户的个体特征对其信贷市场参与行为的影响, 对农户信贷市场参与行为的整体性和地区性差
               异关注较少.因此, 本文将基于地方性知识理论, 从地区层面聚焦贫困地区农户信贷市场参与行为.

                  二、 地方性知识理论与借贷地方性知识

                 1. 地方性知识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 地方性知识” 这一概
               念.他把存在于西方知识体系之外各种不可翻译的, 具有文化特质的地域性、 民族性的知识称为“ 地

               方性知识”.其中,“ 地方” 既是指“ 特定的空间、 时间、 阶级和各种具体问题, 也指特色, 即把对所发生
               的事件的本地认识与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本地想象联系在一起” .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有的、 传
                                                                          [ 55 ]
               统的、 本土的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它是由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在特定自然、 社会和历史
               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并在地域层面上对地域内的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引导力.从内涵上, 地
               方性知识包括地方性的生产生活知识( 如饮食、 服饰、 种养殖等)、 历史文化知识( 地方志、 历史文物、 传
               说等)、 传统民俗知识( 如乡风民约、 节日习俗、 禁忌等)、 民间艺术知识( 如民间工艺、 舞蹈、 戏曲等) 和
               思想观念知识( 如思维习惯、 伦理观、 宗教观等).
                   地方性知识产生于地区自然条件、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等自然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
               平、 文化教育等社会因素促进了地方性知识的循环.同一地区的人群, 尤其是生活在气候条件恶劣、
               资源禀赋匮乏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群, 往往具有相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历史性
               因素使地方性知识不断加强: 一方面因其本身沉淀的传统经济关系和人的行为心理习惯使地方性知
               识得以累积; 另一方面其通过人的传统经济行为对自然和社会发生作用, 并经过世代演替而强化自然
               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地方性知识的影响力.因此, 地方性知识具有“ 地方性” 和“ 背景性” 特点                                    [ 56G58 ] .同
               时, 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本土知识体系, 是只为有限的个体所掌握的、 零散的乡土知识, 具有文化的特
               质却不可翻译, 从这一点来说, 地方性知识亦具有“ 非科学性” 特点                         [ 59 ] .
                   2. 借贷地方性知识的内涵与维度划分
                   根据地方性知识涉及的农户生产生活的具体内容, 可将其划分为生态地方性知识、 医学地方性知
               识、 借贷地方性知识等不同门类.其中, 借贷地方性知识是指受地区自然、 社会和历史因素制约的, 为
               当地人们特有的, 关于借贷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与地方性知识中的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相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