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P. 47

4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61 期)

                主体。
                    3.早稻生产的督查问责制度
                    指标任务考核主要针对工作结果,以此评价基层干部工作绩效和责任落实情况。为了使工作责
                任更好地落地,上级还需要介入下级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对下级实施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的重要举
                                                                                      [20]
                措就是高频督查与暗访。上级通过督查暗访直接介入、干预基层政府的早稻生产政策执行过程。
                省、市、县、乡开展逐级督查。在早稻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县委县政府成立若干个早稻生产督查工
                作组,对各乡镇早稻生产情况进行督查暗访。
                        2021年 3月底,X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自 4月 20日起,县政府将
                    组织 4个督查组进行不间断连续督查,对督查中发现未及时翻耕栽插的田块拍照留存,并及

                    时下发督查整改单。各乡镇对存在的问题,务必于 3天内整改到位,逾期将按照《县委办、县
                    政府办关于做好全县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X 办字[2021]8 号)文件要求,将问
                    题线索直接移送至县纪律监委和县委组织部,按网格化管理要求,对乡镇挂村班子成员等
                    相关人员严肃问责”。
                    这份通知就县政府督查各乡镇早稻生产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做了详细说明。该通知明确强调,一
                旦发现某些地块处于闲置状态,未能种上早稻,便立即通报相关情况,要求乡村两级干部整改。对于
                整改不到位者,将予以严肃问责。

                       “上面要求不能抛荒,抛荒要追责,这是政治任务。签订责任状,跟村干部签责任状,对
                    乡干部、驻村干部也有考核。入党积极分子要配合早稻生产。县里有督查,提前布置工
                    作”。(访谈编码:20210421HXJ)

                    为了提高督查效果,上级在督查过程中还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监控,比如通过卫星、无人机
                拍照。

                        案例:F乡 L村有 2亩地,属于当地俗称的“深泥田”(沼泽地),并不适合种植早稻。该地
                    块周边之前已种植油菜。2021 年 4 月 18 日,X 县督查组发现该地块没有种植早稻,遂拍照
                    取证,通报要求 F 乡在 4 月 22 日之前完成整改任务。笔者 4 月 21 日到 F 乡调研时,F 乡某退
                    居二线的主任科员欧某(联合村的驻村干部)就在和几名村干部一起参与耕田工作。由于
                    该地块太深,耕田机下去后无法再上岸,最后是靠欧某和几名干部合力把耕田机抬上岸。
                    笔者见到欧某时,发现他浑身湿透。经询问缘由,得知他在跟村干部完成该块耕地的整改
                    任务时弄湿了身子。

                    技术的引入大大强化了上级对基层的监控力度,增强了政策的刚性,压缩了基层变通操作的空
                间。技术治理手段的采用,增强了基层干部责任落实过程的透明度,使上级能够更为清晰地洞察基
                层干部履行责任的过程。高频督查暗访大大强化了对基层干部的问责压力。一旦被上级督查发现
                问题,基层干部必须立即整改,没有任何解释、回旋余地。“上面如果来督查,叫我们种,我们也必须
                种,我也不解释”。(访谈编码:20210423HXL)

                    三、农民的抗拒:早稻生产政策的基层环境


                    早稻生产政策嵌入农村基层社会环境中,农村基层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早稻生产政策的执行,
                也构成了基层干部避责行为的诱因。在早稻生产政策执行过程中,环境因素主要指向农民的生产秩
                序。在长期的生产历史中,农民已经形成了一套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生产秩序。所谓农民生产
                秩序,指在特定资源禀赋基础上所形成的家庭生产种植模式、生计模式和劳动力配置方式。在 X 县,
                农民生产秩序集中表现为与中稻种植模式相匹配的家庭生计方式和劳动力配置模式。当基层政府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